上海农业网信息摘要2008年第7期
本 期 要 目
●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城乡统筹 ●新加坡的都市农业
●2008年蛋价:"低开高走"谨慎乐观 ●如何防治水稻缩苗症
●大棚番茄菌核病怎样防治 ●红枣橘皮除羊肉膻味
农经论坛
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城乡统筹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在《农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今年是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来农村改革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二是培养了市场机制,促进了农产品和农村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三是本世纪初开始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这三个方面都有创造、都有推进,但是都还没有完成,各方面的看法还没有统一起来,所以还要继续推进农村的改革。
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正是由于十六大以来党对三农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并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成果,这六年来,我们在农业政策方面也不断地推出了新的举措。
第一个新的大政策是全面取消农业税。2003 年以前,体制上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是农村税费改革。十六大以后,新一届政府继续向前推进,从过去的"减轻、稳定、规范"转向了取消农业税。2004 年提出了最终取消农业税的目标,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内实现这一个目标。结果到2006 年就全部取消了,最终只用了三年,这样农民总体上获益1350 亿。
第二个新的大政策是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开始是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三种补贴,并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2006 年又对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补贴,2007 年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针对生猪生产、奶业、油料生产等的补贴。今年这几项补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000 亿元。
第三个大政策是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农村饮水工程和农村水利、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方面的建设之所以能在这几年取得如此大的进展,是国家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与此同时,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文化事业也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第四个大政策是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 年,政府一共拿出130 个亿,其中中央政府补贴三十个亿,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还将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地方政府也会增加投入,农民去年拿了30 块钱,今年可以拿到50 块钱,这对农民来说以前是不敢想的。
第五个方面是出台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
需要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确实有很多经验可以让我们总结,但当前又处于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阶段,深层次的体制制约仍非常突出,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面临诸多问题,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问题。目前,我国有1.3 亿农民外出务工。应该承认他们对城市发展建设的贡献。应该把他们纳入自己的服务对象。我们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离开农村之后,是让他们做候鸟、做浮萍?还是让他们落地生根呢?你打工他欢迎,但是你落地生根,住宅、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压力就明显加大了。对这一问题必须有长远打算。
二是农村社会结构转型问题。你现在到乡村去看,两亿多人离开以后,确实有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概括了三句话: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村民老龄化。前些日子到重庆调查,我看到报告说:脑子好的考学走了,身体好的当兵走了,年轻的都打工走了。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怎么办。尤其是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下大功夫。
三是重要农产品的供求和贸易问题。从整个供求来看,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不足以维持我们的消费,还需要进口。我们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在国外占用了几亿亩的播种面积。去年进口3082 万吨大豆,大概需要两亿多亩;进口838 万吨植物油,至少也要约2 亿亩。
世界之窗
新加坡的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现象,当前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为了振兴经济,他们着眼于国际市场、国际资金,制订全方位开发的经济战略,到2005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万美元,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名列世界前茅。尽管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主要是靠工业的迅速发展,但政府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更认识到,他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规划、扶持主体产业、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努力将不断减少的农业土地资源与高科技相结合,给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以有益的启迪:这就是即使经济高度发达,也要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上。
一、良好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便利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由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国土总面积682.7平方公里(2003年),其地形起伏不大,多数地方海拔不到15米。人口416万,是一个以华人社会为主的国家。属赤道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年温差小,雨量充沛。在季风交替季,和风习习,风向不定,下午到傍晚时分下阵雨,而且常有雷阵雨。
独特的地理条件与良好的气候特征,成就了新加坡旺盛的动植物系统和优越的旅游资源,使得自然资源贫乏,农产品不能自给,甚至连沙石、水、食品都需要进口的新加坡,找到了一条通过大力发展高科技、高产值的都市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路子。
二、新加坡的都市农业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其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那里土地与水资源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农村,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极低(不到1%),所需食品的90%均需从国外进口。2002年,新加坡农业用地仅有807公顷,农场263个(有些小农场仅数公顷),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18%。新加坡人根据土地面积少的特点,在种植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1.发展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努力提高食品自给率
新加坡都市农业主要是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农业科技园计划的提出始于八十年代中期,目的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并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
目前,新加坡建有6个农业科技园。这些科技园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每个园内都有不同性质的作业,如养鸡场、胡姬花园(出口多品种胡姬花)、鱼场(出口观赏鱼)、牛羊场、磨菇园、豆芽农场和菜园等,每个小农场平均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这些农场应用最新、最适用的技术,以取得比常规农业系统更高的产量。这些新技术包括自动化、工厂化,通过集约选育达到遗传性状改良以及病业柱制、饲料的基本分析及选择和水处理再循环系统等。现在,新加坡资助创建的这些具观赏休闲和出口创汇功能的高科技农业园区,已经形成完整的都市农业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提高食物供给的自给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新加坡著名的热带花卉--胡姬花(兰花)、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代兰、观赏用的热带鱼等,年出口值达6000万-7000万美元;又如成春农场引进的意大利设备--自动化高科技环境控制鸡舍,由电脑操纵控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和产量,还能解决农场释放异味、鸡粪污染环境的问题,可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该农场的鸡蛋供应量占本地鸡蛋市场的10%。
2.兴建科学技术公园,促进生产力发展
在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公园。目前,新加坡科学技术公园兴办十几年,已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活动及推广普及的中心,是世界十大科技公园之一。公园内兴建大型集约农场,采用最新的适用技术,已取得比常规农业更高的产量和收益,动物学家、微生物专家遗传专家、昆虫专家、农业专家和蚕桑学家在内的科技专业人员都参与了公园的组建和管理。目前,肯特岗科技园已经成为新加坡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在园区内陆续建立起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研究所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新加坡利用科学技术公园的研究成果,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1)发展无菌鸡蛋产业。计划在10年内使鸡蛋自给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80%,并提高该行业的科技含量。(2)发展水耕农业新技术。积极引进台湾的水耕法农业新技术。蔬菜水根栽培有两大好处:一是不用打农药,没有污染,可降低人患癌病的机率;二是经济效益高,每年可生产蔬菜10多季,每平方米畦板一年所生产的蔬菜可收75新元。(3)发展高科技水产场。目前新加坡使用浅水养殖法的樟宜鱼养殖研究处成立于1968年,每年生产鲜鱼3000吨。后耗资3000万新元在圣约翰岛的西南部新建一个水产养殖中心,内设有孵化室、室内养鱼池、营养与喂养料配制研究室、鱼儿健康研究室、海水环境测验室及一些辅助设施等。(4)细胞移植法培育花卉。新加坡将生物技术应用于花卉生产,如成怀宝花场将细胞移植法应用于胡姬花的生产,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剪枝胡姬出口国。(5)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如万年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采用空调调节温差,工厂化大批量生产香菇,常年供应市场。
3.建设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新加坡基本没有农业,所以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这些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在新加坡兴建的6个农业科技园,我们不但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而且还可观赏到一些观赏鱼、珍稀动物、名优花卉和果树。所有这些,正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市场分析
2008年蛋价:"低开高走"谨慎乐观
日前,就今年的蛋鸡业走势和蛋品销售状况,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副总周宝贵发表了如下见解。"峪口"是中国最大的蛋种鸡繁育和销售企业,在国内蛋鸡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年蛋价将呈"低开高走"态势
周宝贵认为,08年的蛋种鸡业仍充满变数,市场也越发难以预料。
从存栏量的趋势来分析,2008年市场应该是先低后高,而且5月-6月份应该是一个拐点。因为从2007年10月份开始鲜蛋、淘汰鸡价格回落,种鸡场、养殖户面对原料"一发不可收拾"的涨价势头,利润空间大减,进雏积极性降低。目前,蛋鸡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大豆在高位运行,磷酸氢钙、石粉等几种原料都创了新高,有的都是成倍甚至是几倍的上涨。目前,北京地区的鲜蛋收购价为2.7元/斤,每斤饲料达到1.05元~1.10元。按2.4∶1的料蛋比,85%的产蛋率,加上育成费用计算,企业都是亏损经营。因此,去年10月底个别种鸡场出现了滞销、甩卖等现象,12月份基本处于减产或停产状态。冬春两季是呼吸道等疾病的多发期,鲜蛋价格迟迟不能回升,不少企业便加大淘汰量。这种生产、进雏、淘汰的现象,必将导致一个产蛋周期之后即2008年5月之后产蛋鸡量减少,鲜蛋、淘汰鸡再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将会出现回升,如果以全年为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会呈现出"低开高走"的态势。
2008年有这么几个时期值得大家关注:一是节假日的调整。由原来主要的三个节日春节、五一节、国庆节,调整为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国庆节。今年春节呈现出小幅振荡,真正的上涨应是在端午节前后。再有就是北京2008年8月8日召开的奥运会,应会触动鲜蛋、淘汰鸡的消费。第三是相关肉品的关联。2007年是肉品相互策应,2008年是否会有什么"联动",大家应有所关注。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要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稳定粮食生产,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稳定饲料价格。从2007年12月20日,取消了对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这对加大国内市场供应,抑制原料价格的过度上涨,为国内营造更好经营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周宝贵说,目前国内已有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开始从鲜蛋生产的"一年挣钱,一年打平,一年亏损"的"三段式"生产中走出来,摆脱从众跟风心理,实行"错段式"生产。如果,国内能有相当一批企业能实行"错段式"生产,那么,全国的鲜蛋市场就将呈现出平稳供应的状态,企业也不必总在波峰谷底中拼争。当然,这要靠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努力,达成一个两者都能认可的鲜蛋营销价格才行。
实用技术
如何防治水稻缩苗症
缺磷缩苗 一般在缓秧后的分蘖期发生,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形细长直立,叶色暗绿,叶簇顶端整齐,叶枕距显著缩短,部分蘖叶尖发红,老叶呈棕红色甚至死亡。造成的原因:一是土壤缺乏速效磷;二是土温、水温低,或土壤中含硫化氢、亚铁等还原性有害物质,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三是氮肥施用过量,有效养分失去了相对平衡。防治措施根据"测土施肥法"测出的磷素有效成分数据确定合理的施磷量。
缺锌缩苗 水稻轻度缺锌,基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中度缺锌,叶色浅绿,锈病增多,中脉失绿变白;重度缺锌,叶枕距缩短,生长受抑制,新叶变小,植株矮小,阻碍分蘖,黑根严重,抽穗延迟,减产严重。造成的原因: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或施用磷肥、氨肥过多、氨锌比例失调;此外有机肥施量多,再加上长期积水,也易造成缺锌。防治措施:667m2施硫酸锌1~1.5公斤,或在缓秧后、发生缩苗浅追施0.1%~0.2%的硫酸锌水溶液。
盐碱害缩苗 此种缩苗是盐碱、缺磷、缺锌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滨海稻区,主要表现为叶片自上而下纵卷似青枯,根系很快坏死,叶片无吐水现象,下部叶片尖尖纵卷后自叶基开始褪绿,并向上发展,直至叶片枯死。原因:土壤或灌溉水的盐碱含量高,或灌溉水的酸碱值高。防治措施:盐碱土稻区要搞泡田洗碱,在水稻生育期间要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耐盐碱能力,严格掌握灌溉水含盐碱的标准,达到灌溉水畅通并使田面与排水沟水位保持40厘米以上的水位差,以降低稻田酸碱值。
专家咨询
大棚番茄菌核病怎样防治
奉贤王先生:我的大棚番茄近来发现不少枯死,不知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上海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徐悌惟:这是菌核病为害的症状,除为害番茄外,还可为害甜(辣)椒、茄子、黄瓜和一些十字花科蔬菜。番茄菌核病全株均可为害,叶片受害从叶缘开始,初呈水浸状,浅绿色,潮湿时有少量白色霉状物,后病斑转为灰褐色,蔓延迅速,致使全叶腐烂枯死,果实和果柄感病,从叶柄开始,逐渐向果面蔓延,往往使未成熟果似水烫过,所产生的白色霉状物上可见黑色菌核,茎秆感病,一般从叶片为害后蔓延所致,病斑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水渍状,表面亦有白色霉状物,待霉层密集后,可见黑色菌核,后见茎秆纵裂,髓部形成大量菌核,使植株枯死。菌核在土壤、肥料(堆肥)或混杂种子中越冬、越夏,土中可存活1~3年,第二年春季遇气候适宜(气温18~22℃,相对湿度85%以上)条件下,开始萌发为害。
防治菌核病可采取深耕,将残留菌核深翻至10厘米土层以下,使菌核不能萌发;轮作和地膜覆盖,培育无病苗;清除病叶、病果、病株,移出室外深埋或销毁,经常中耕除草,注意通风排湿,改善生长环境。对于严重为害的地块,可利用夏季高温,大棚密封灌水浸泡20天。另外,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农利净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喷药防治。
农业动态
我国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近日提出,农业部将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以中央或地方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产学研"联合的方式,重点建设50个专业性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在100家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试点。
高鸿宾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07年底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接近5万亿元,有3000万农民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育和市场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科研领域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分工不明、协作不力、集成创新不够等问题。
这一研发体系主要任务是: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宏观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开展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与推广;培训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和管理人才;加强农产品加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行业发展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去年以来,农业部已认定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并选择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和传统农产品等五大领域,分品种、分区域、分期、分批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饮食学问
红枣橘皮除羊肉膻味
焖烧羊肉时放一些胡萝卜,再加些葱、姜、料酒等作料一同烧制,是我们常用的除膻方法。羊肉与胡萝卜同烧,不但可以去掉膻味,还能弥补羊肉所缺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这样烧出来的羊肉,吃起来不仅不觉油腻,而且能增加营养价值。此外,加入葱、姜、花椒也是简便易行的除膻方法。一斤羊肉配上10粒左右花椒,焖烧后,不仅羊肉膻味大减,而且口味更香。
将羊肉和白萝卜和大蒜一同炖制,既能保持羊肉味道鲜美,又能减小营养成分的流失。另外烧、煮羊肉时,向开水锅中倒一些米醋或者加一些咖喱粉,煮到开锅,膻气也可消除。
对于炒羊肉来说,油热后先用姜、蒜末炝锅,再倒入羊肉煸至半熟,放入大葱、酱油、醋、料酒等煸炒几下,起锅时加入少许香油,这样炒熟后的羊肉味道鲜香,膻味全无。炒羊肉还有一个除膻方法,将羊肉炒至半熟时加入米醋焙干,然后加葱、姜、酱油、白糖、料酒等调料,起锅时加青蒜或蒜泥,便可除膻。
除却上述常规去膻方法之外,烧羊肉时放点橘皮、红枣等,不仅可以除膻,而且香喷喷的羊肉中还夹有橘香、枣香。
最新供求
▲供 颗粒饲料机
上海汉丁机械出产的颗粒饲料机可利用秸秆生产各种动物所需要的颗粒饲料。
联系人:姜小丽
联系电话:021-51502036
▲供 有机蔬菜
嘉定严小姐供各类有机蔬菜,每箱8-9个适时蔬菜小包装,40元/箱。
联系人:严小姐
联系电话:021-59991122
▲求 花生米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包场村顾平求购花生米,欢迎联系。
联系人:顾平
联系电话:0513-82671033
▲求 胡萝卜
苏州国际经贸公司大量求购胡萝卜,欢迎客商联系。
联系人:王进
联系电话:0512-693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