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曹路镇七条措施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产生日期:2011-07-20 05:38 来源: 浦东新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中心
浦东新区曹路镇现有34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86万人,其中农民1.33万人。截至2010年底,镇村队农村集体净资产12.3亿元,村可支配收入251.5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0元。该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组织机构。根据“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三资”管理体制的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镇集管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镇集管委在资产经营、投资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服务与监管事务。各村也通过履行民主程序相应建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
二、完善管理制度。为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镇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曹路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曹路镇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和《曹路镇关于加强基建项目审计的实施意见》等。各村也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修订完善符合本村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等,并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表决通过,确保程序民主规范,制度执行到位
三、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根据农业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履行民主程序、依法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确保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权”不变等原则,组织一支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财会队伍,对镇辖区的34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全面提高村级会计管理水平,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加强集体“三资”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全面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2007年起,根据市农委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东海、永和、赵桥三村为全市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第一、二批试点加以推进,并顺利通过市农委的达标验收。特别是东海村的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全国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示范村”的称号,在全国加以推广。在试点取得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标准质量,启动并完成了其他村的规范化建设任务。
五、注重开展民主理财。该镇各村均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村民帮困救助监督小组、村民建房监督小组、村(队)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民理财小组利用每月一次民主理财日,重点检查审核本村财务账目,清查不合理开支,并报告民主理财情况。凡村集体重大财务活动和事项,均实行村班子拟定方案,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对重大财务事项和群众关系的财务活动,须逐项进行公开,尤其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六、认真做好集体“三资”清产核资。2006年以来,该镇开展了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查阅账册、档案、账务核对、债权、债务清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账务调整,对盘盈的公益性固定资产进行账户登记,核对镇财政、镇级公司与村的历年欠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代表会议沟通处置意见,召开镇、村集管会,核销处置不良资产,锁定集体资产。目前,该镇已基本完成清理核实工作,全面摸清农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并建立了数据库及档案资料,使集体“三资”真正做到账实相符,为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七、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创新“制度+科技”的管理手段,根据新区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网络化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该镇积极争取作为区级试点单位,先行先试,积累典型经验。目前该镇34个行政村管理部门账务已全部纳入该系统,近期正将资产管理的数据录入,并将通过各村“一点通”平台,让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通过网络监管的形式真正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