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闵行"贴钱"促农民进农企就业 每人每月补贴近千元
产生日期:2010-06-24 03:43 来源: 解放日报
在上海近郊地区,虽然这几年精品农业蓬勃发展,但当地农民普遍不愿进入农企就业,因为从事农业的收入水平相对缺乏吸引力。闵行区为此巧出新招,今年计划拿出2200万元鼓励当地农民进入农企实现正规就业,农民在农企上岗每月可获岗位补贴、养老金补贴和失业金补贴等累计近1000元,此举有望大幅提升现代农业吸引力,同时有利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闵行区现有农田面积8万多亩,近年吸引了城市超市、正义园艺场等一大批精品农业企业落户,但缺乏有一定素质和技能的农业工人是个普遍难题。对当地农民来说,年轻有技能的,首选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实在没有办法的,索性选择呆在家里,因为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财产性收入。据统计,该区目前总共只有几百人进入农企就业,而如果全区农田都实现规模经营,至少需要5000名农业产业工人。
但要提高农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势必会大幅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而利润微薄的农业企业大多承担不起。因此,近期,闵行区制订政策给予财政倾斜,计划从今年1月1日起,每位当地农村劳动力与农企签订劳动合同,在企业原来工资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再给予岗位补贴600元,企业为农民缴纳“四金”中养老金、失业金两项,由政府进行全额补贴,累计又可达300多元。这样一来,对农民来说,每月收入1700元至1800元,并不比二三产业逊色,同时各项保障也健全;对企业来说,每个劳动力每月用工成本高达2200元至2300元,但政府补贴“抵消”了近1000元,而规范用工还使企业没了后顾之忧。
本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农业没人愿意做,关键就在于没有好好把农业做成盈利产业、做成有较高吸引力的产业领域,闵行区近年打造的精品农业模式有望打破原有僵局,让现代农业逐渐成为吸引人才、资本等进入的热门领域。同时,现代农业有了持续、稳定的用工队伍,也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序监管。而农民工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向二三产业“看齐”,除了有利于农民进一步增收,在破解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上也是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