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探索推进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建设
产生日期:2012-09-05 02:15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近日,闵行区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探索推进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建设,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该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经济薄弱村托底保障机制。根据各村农业户籍人数确定年度基本支出标准,2011年可支配收入低于基本支出标准的行政村,由区、镇两级按照各自承担的50%的比例,实施托底保障予以补足,以确保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村级管理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农民长效增收的镇级统筹机制。各涉农街镇统筹考虑区域内镇村两级资产和各村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建立街镇统筹的农民长效增收平台,并通过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等多种措施,不断做强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有效产出,以确保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三、建立农民长效增收的区域统筹机制。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安排一定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占补平衡指标,定向用于农民长效增收。梳理盘活全区各类“三农”扶持资金,进一步整合优化,建立区级农民长效增收专项引导资金,其平台设在区财政局,支持涉农街镇开饭农民长效增收项目。同时,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引导有实力的品牌企业共同参与农民长效增收项目的开发和经营。
四、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涉农街镇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以产权明晰、资产量化、农民持股为特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具备条件的,积极推进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为逐步建立以财产性收入为主的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夯实基础。
五、持续提升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涉农街镇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就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大力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推行“新农保”制度,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提高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参保补贴;同时加快推进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