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动物疫控中心主任建议在本市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

产生日期:2014-01-29 01:14      来源: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3月,上海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我国一些省市先后发生了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事件,多起人员感染死亡,部分省区在活禽市场的家禽及环境中检测到了H7N9禽流感病毒,大多数专家认为活禽市场是造成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并感染人员的导火索。为此,各地纷纷采取临时关闭活禽市场,暂时停止活禽交易等防控措施,有效减少或阻止了病毒的大范围传播。但随着疫情的平息和生产消费需求的增长,各地活禽交易市场陆续放开。今年1月起,全国各地包括上海在内再次出现了多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上海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型城市,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是摆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面前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课题,结合禽流感防控形势,按照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实际以及国内外经验,笔者认为应当及早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

一、关闭活禽市场是阻断禽流感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去年以来,我国已确诊200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今年已确诊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卫生部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多数病例有禽类暴露史或接触史。农业部门从部分病例接触的活禽市场和环境中,也已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虽然本市家禽养殖环节目前还没有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防控工作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但春节即将来临,活禽交易更加活跃,大批外来家禽进入本市,进一步增加了全市禽流感防控的难度,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种种迹象表明,活禽市场仍然是禽流感防控的高风险区域。从去年的防控经验看,关闭市场是一项十分有效的防控措施。去年4月6日,全市所有活禽市场实行关闭措施,在相隔一周也就是满一个潜伏期后,上海就没有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徐汇区自去年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后,到目前为止一直未开放活禽交易,该区至今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虽然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还有待科学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活禽大大增加了传播的风险,因此,停止活禽交易也是阻断H7N9病毒向人际传播的重要措施。

二、关闭活禽市场是国际化大城市的必然选择

上海城市人口集中度高,环境和食品安全要求严,同时上海地产家禽的数量又十分有限,大量的家禽需要从周边省区输入才能满足市场交易的需求。农贸市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是禽流感等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病毒存在和循环之地,极易造成病毒的重组和变异。市场物品繁多,流通范围广,活禽来源时常难以追溯,人-禽-车-杂货混处,休市消毒制度难以落实,存在较大疫病隐患,给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从国家参考实验室和我市动物疫控机构多年的跟踪监测结果来看,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新城疫等野毒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养殖场所。2006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在大城市“逐步取消活禽的市场销售和宰杀,逐步减少活禽交易,最终达到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和停止活禽交易”。从国内外经验看,欧盟、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城郊还是主城区,都不存在活禽交易。在国内,北京市也从2006年开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

三、上海已具备永久关闭活禽市场的基础条件

从当前禽流感防控形势看,活禽市场是禽流感病毒滋生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国际化大城市永久性关闭活禽市场是大势所趋,加快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转变是家禽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条件。上海农业部门正积极推动家禽养殖业的转型发展,并按照都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完善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设施化的家禽养殖企业,着力支持家禽养殖合作社(合作联社)和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发展,切实增强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大对规模小、养殖条件差、养殖方式落后的养殖场户的整治力度,提高家禽行业整体集约化水平。

同时,大力推广冷鲜禽肉产品是必然趋势。消费者选择活禽交易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可以对产品质量进行直接把握,而实际上冷鲜禽肉具有安全卫生、味道鲜美、口感细嫩、营养价值高等优点,综合价值要优于活禽肉,且经过检疫检验,不用亲自宰杀,避免活禽接触。还有不少消费者对冷鲜鸡最大的误会,就是把冷鲜鸡误认为就是冷冻鸡。但实际上,“冷鲜鸡”不等于“冷冻鸡”。有关科学实验表明,前者在0℃~4℃的冷链过程中一方面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氧化排酸让鸡肉的鲜度值能控制在20%~30%之间,口感和口味不输活杀鸡;而后者则因为直接到零下冷冻,蛋白质里的结合水在解冻中会流失,导致蛋白质的纤维硬化、鸡的肉质干硬,口味就不如活杀鸡或冷鲜鸡。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消费者改变“活杀鸡”的习惯,并通过推进冷鲜禽类交易产业链,包括规范化养殖、定点屠宰、集中配送等,提高冷鲜禽类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提振消费者信心,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行为。本市已有“良元”、“圣华”、“旺园”、“六和农场”、“湘佳”、“华日”等知名冷鲜禽品牌,市商务委正在组织本市圣华、六和勤强、良元、旺园、湘佳等品牌冷鲜禽企业积极做好冷鲜禽布点,目前已开设销售网点475个,品牌冷鲜禽企业设计年生产量约12000万羽,基本能满足本市禽肉市场供应。为切实保证冷鲜禽食用安全,实现冷鲜禽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冷鲜禽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已被列入2014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按照项目计划,市商务委将在2家冷鲜禽屠宰场、2家冷鲜禽配送中心和50家冷鲜禽零售交易点建设冷鲜禽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目前,5家品牌冷鲜禽企业已与市商务委签订了冷鲜禽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责任书,将积极建设和使用冷鲜禽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确保冷鲜禽屠宰、加工、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实现全程可追溯。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