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做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

产生日期:2022-01-28 13:03      来源: 东方城乡报

  □记者 袁梓涵

  2021年10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向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以下简称“上海所”)下发《关于上海市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现已初步投入建设。距2008年上海所首次承担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项目已经过去13年,如今,上海所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上又一次迈上新征程。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离我们很远吗?

  自1928年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菌药物不止在人类身上,在畜牧业也得到了大量广泛的应用,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日益加剧。这不仅会加大畜禽疫病的防控难度,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更会在人、动物和环境中转移,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潜在威胁。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全球行动计划》,警醒全球细菌耐药问题亟待重视。此后,国际、国内对细菌耐药问题给予了长期、持续的关注,加强细菌耐药相关研究刻不容缓。

  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力,保障《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方案》的持续有效实施,上海所依据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预通知》(农计财便函〔2020〕230号)申请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不久便得到正式批复。

  该项目落户上海,离不开上海所扎实的耐药性研究基础。

  “我们现在的数据量可以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出细菌耐药趋势。”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黄士新表示。

  实际上,耐药趋势是一个长期的概念,每年研究人员都需要在原来基础上增加新的监测数据,监测长期的变化趋势,时间跨度至少3~5年,否则看不出趋势。

  2008年,上海所承担并开展农业农村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项目,批复建设了国家级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上海)。依托该项目,上海所长年累月下来培育出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耐药性工作队伍,搭建起扎实的耐药性研究基础。

  有了较好研究基础之后,上海所在耐药性监测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0年上海所负责上海市农委畜牧兽医办下达的上海市监测任务;2014年增加对江苏、浙江等地区养殖场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2019年独立制定了上海市第一个耐药性地方标准;2021年10月份,上海所代表农业农村部参加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会议,讨论抗微生物耐药性问题。

  监测的细菌种类从1种增加到了5种;从只能开展细菌的生化鉴定,到现在是以生化鉴定为主,辅以荧光PCR方法、微生物质谱方法开展细菌的鉴定工作……上海所至今共分离鉴定细菌6000余株,监测分析药敏数据7万余条,积累的这些成果可以初步掌握本地动物源细菌耐药现状和耐药趋势,为兽医临床用药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但是设备老化、监测效率较低等硬件问题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研究的需求。“我们真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必须通过项目把技术提上去。”黄士新表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批复下来,不但是对上海所研究基础和技术能力的认可,也有助于做好耐药性监测这项关乎人与动物健康的“绣花功夫”。

  目前,“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投入建设。据介绍,上海所计划通过该项目建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平台、动物源耐药细菌资源库,对细菌的耐药趋势进行预警评估,以及开展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项目建成后,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力可达到每年1000批次,有助于掌握我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真实现状,有利于持续高效做好动物源细菌的耐药性监测、耐药趋势的研究,为进一步遏制细菌耐药,保障人与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