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泾镇完成撤村改制资产处置 三万五千余村民变股东
产生日期:2011-12-06 02:50 来源: 东方网
徐汇区最后一方“乡村”——面积8.04平方公里的华泾镇,终于揭开了城市化转型的“盖头”。最近,该镇20个村的撤村改制资产处置工作全部完成,3.5万余名村民当上了股份制公司的股东。村民李老伯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人人当股东,个个是股东,股份制公司让我们真正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虽然撤村改制可以加快镇属经济发展,但如何处置村里的资产,避免“一撤就分、一分就光”,这是目前不少地区撤村改制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出于对改制过程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担忧,许多村民不愿接受量化折股的办法,要求通过现金兑现来处置资产。华泾镇党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撤村改制是部“好经”,但如何让这部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经”念好不走样,却需要运用镇党委和政府的集体智慧。“改制后‘离土’农民只有得到长远的利益保障,才能形成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安定的和谐局面。”
为此,华泾镇及时推出了资产处置的实施细则,细则规定,撤村时16.7亿元净资产和1100多亩建设用地必须留下来,作为村集体经济今后发展的长期保障;镇级资产作为镇集体股股权,也不参与收益分配。为缩小贫富村之间的差距,镇政府从撤村集体资产总额中提取5%—10%作为资产处置统筹基金,镇与村同时按1∶1比例匹配建立统筹基金,用于解决各村历史遗留问题和村民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
华泾镇老村民较多,七成以上农龄均超过5年,细则规定村民入股以农龄长短为主要依据,凡农龄超过5年的部分,可兑现货币资金,农龄不足5年(含5年)的部分,每一年量化为一份股份,不设岗位股和增配股,使大部分村民入股数基本保持一致。
虽然撤村改制可以加快镇属经济发展,但如何处置村里的资产,避免“一撤就分、一分就光”,这是目前不少地区撤村改制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出于对改制过程中集体资产流失的担忧,许多村民不愿接受量化折股的办法,要求通过现金兑现来处置资产。华泾镇党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撤村改制是部“好经”,但如何让这部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经”念好不走样,却需要运用镇党委和政府的集体智慧。“改制后‘离土’农民只有得到长远的利益保障,才能形成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安定的和谐局面。”
为此,华泾镇及时推出了资产处置的实施细则,细则规定,撤村时16.7亿元净资产和1100多亩建设用地必须留下来,作为村集体经济今后发展的长期保障;镇级资产作为镇集体股股权,也不参与收益分配。为缩小贫富村之间的差距,镇政府从撤村集体资产总额中提取5%—10%作为资产处置统筹基金,镇与村同时按1∶1比例匹配建立统筹基金,用于解决各村历史遗留问题和村民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
华泾镇老村民较多,七成以上农龄均超过5年,细则规定村民入股以农龄长短为主要依据,凡农龄超过5年的部分,可兑现货币资金,农龄不足5年(含5年)的部分,每一年量化为一份股份,不设岗位股和增配股,使大部分村民入股数基本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