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农热线受理五十万人次来电来信来访
产生日期:2011-11-07 02:15 来源: 东方网
上午,“上海三农热线(12316)”办公室里,4位头发花白的农科专家正守在电话机旁“坐堂”。60岁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高文琦最忙——上午有3个电话来自郊区农民,询问大白菜“根肿病”防治知识。还有一位年轻妈妈来电:“我家孩子6个月,想给他喂菠菜,如何防止农药残留?”高老师告诉她:“最好先用水冲淋菠菜,然后浸泡……”不少市民对“阳台种菜”表示出浓厚兴趣,她都一一解答。
当前,食品安全正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文琦的专长是蔬菜植保,每周一、三、五每天要接听8个小时的热线电话。
早在2002年,市农委就推出全国第一条“农”字号免费热线——上海农科热线,及时为农民提供种养技术服务。迄今为止,已受理50多万人次的来电来信来访,最高峰时有70%以上咨询来自外省市。如今,外省市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农科热线,而上海农科热线已正式扩容为三农热线。
上海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建庭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民除了对生产技术有渴求,更希望专家们能提供详细的惠农政策解读,比如可以获得多少涉农补贴,集体资产分红是否合理,土地流转发生纠纷该怎么办。市民的涉农咨询也在猛增,问题包括食品安全、养鱼种花等多方面。
眼下是鱼虾生产的淡季,67岁的水产专家朱选才当天接听的电话不算多。倒是有市民来问“为何金鱼买回来十几天就死了”,还有问“为何发财鱼养了一段时间颜色变淡”。食用菌专家凌霞芬则经常接到“野生菇能否食用”“黑木耳颜色如何辨别”等问题。
为了做到“问不倒”,“三农热线”最近大幅扩充了专家库。除了每周有10多位退休老专家现场坐堂,上海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科院、林业总站等9家联办单位和8个区县农业部门的100多位专家和若干农业服务人员也在联上了热线网络。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资产经营,是新增的两个咨询领域。接线的专家一时无法解答,就会转接到联办单位或区县来应答。此外,郊区农民可通过分布在1000多个行政村村头的“农民一点通”多媒体机器,与专家“面对面”远程对话。地里的大白菜发生病害,只需拔棵菜放到“农民一点通”前,远在市中心的专家就可通过视频画面“判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