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智 市委农办、市农委“千村万户调查”在本市九区县全面展开,本报记者兵分九路随队采访
产生日期:2011-04-21 04:16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一溪 四月以来,伴随着市郊大地春耕备耕的热潮,市委农办、市农委“千村万户调查”活动在本市9区县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
这是市委农办、市农委为贯彻农业部关于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深入了解上海“三农”实情,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作风转变和队伍建设的一次社情民意大调查。
连日来,市委农办、市农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队奔赴市郊9个区县,穿行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把脚印“印”在受访农户的堂屋,努力做到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带着感情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智,把党的阳光、政府的关怀送到市郊广大农民兄弟的心坎上。
4月7日,刚在市里开完会议的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匆匆赶到崇明县建设镇,听取当地镇、村干部和合作社理事长的心声,这是孙雷继3月30日在崇明县港沿镇和向化镇进行“千村万户调查”后又一次在一活动中来崇明,根据计划,除去重要会议和公务活动,在这一活动期间,每逢周四,孙雷都将带队来崇明调研。当日,开完村干部座谈会,孙雷又快步进入农户家中进行入户访谈。当孙雷告别最后一户受访农户时,村里炊烟袅袅,天色已近黄昏,而孙雷还要赶着回农委机关,当日关于本市农产品核残留检测的《情况专报》正等着他去签发。
4月2日,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严胜雄带领“千村万户调查”工作小组来到松江,在新浜镇座谈会现场,严胜雄仔细听取新浜镇、叶榭镇、泖港镇和区农委领导的发言,并不时插话,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作为市农委重点项目———松江浦南“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的分管领导,严胜雄满怀激情地和区农委以及当地镇村干部共勉:一定要发扬“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三坚”精神,将浦南“三农”工作综合试点区的工作拓展到一个新的层面,为上海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陈洪凡、殷欧、邵林初,市纪委驻市委农办纪检组组长房忠桥,市委农办、市农委秘书长邵启良,市农委总经济师苏平,市委农办、市农委副巡视员衣开端分别带队到青浦、金山、浦东、奉贤、闵行、宝山、嘉定等区县,通过开座谈会、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当地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所思、所困、所恶、所盼,以求全面掌握本市农村基本情况,为今后的“三农”工作把准脉,开好方。
为及时、全面反映“千村万户调查”活动的进展情况,本报记者兵分九路,随同各工作小组进村入户,进行采访,并在醒目位置开设《在现场·“千村万户调查”专题报道》专栏即时刊出本次活动的报道。
新农村建设应根据当地实际推进□记者 焦健生 见习记者 施勰赟 4月2日,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严胜雄带领“千村万户调查”工作小组来到松江。
“大家有什么话,今天就敞开了说。看看有什么问题我能够解决的,就一定帮你们解决。”新浜镇党委书记浦全林认为,有些土地还存在资源闲置问题,有些浪费。是否可以一部分平移到工业区。他还提出了农民住宅是否可以以房换房,让更多的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等意见。对此,叶榭镇党委书记顾根华也有相同意见,他认为目前比较重视新农村建设而对小集镇改造力度较少,希望能够在之后的几年重点改造小集镇。
泖港镇的党委书记孙月芳接过他们的话题也表示希望能够加大对农村自然村落改建。
谈到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新浜镇香塘村支部书记徐小弟说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党支部应该发挥核心作用,与老百姓多联系,了解民情,特别是对于家庭农场,要关心他们粮食烘乾、产品销路等各方面是否有困难需要政府帮忙。“要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对于各镇、村书记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严胜雄和工作小组的成员都认真倾听,并尽可能地将这些问题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对各乡镇的情况有直观的了解,也方便日后对书记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在座谈会上,严胜雄当即对各镇、村书记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见图),她表示“新农村建设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推进,要尽快改善小集镇居民居住环境。”建议村干部为粮农解决晒粮难题□记者 尹寅 胡晓滨 4月7日傍晚五点,伴随着太阳的余辉,由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陈洪凡带领“千村万户调查”工作小组一行,在结束了白天两个座谈会后,走进了青浦区夏阳街道王仙村村民林其发的家。虽说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但听说市农委的领导要上门来听听村民对本市“三农”政策的想法,老林家的客厅里还是聚集了许多村民。
刚一进门,陈洪凡就用地道的“青浦话”与村民们交谈了起来,一下子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是热闹,陈洪凡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不时就关心的问题向村民提问。
陈洪凡握着老林的手询问道(见图右一):“在农业种植上碰到什么困难,告诉我们,对村里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告诉我们。”老林说:“我和老伴两人今年种植水稻和二麦共70余亩,年种植收入在4万元左右,现在最感到头痛的是,缺少一个可以晒谷子的场地。”在一旁另一位种植了140余亩的村民许其林也道出了这个难题。
陈洪凡一边记录,一边向村支书询问谷子晒场的问题,建议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将村民种植的稻谷集中日晒,既解决村民的难题,也保证晒谷期间的道路交通问题。
短短的走访活动结束了,陈洪凡与村民们握手告别,好多村民依依不舍地将工作小组送到村口。村民老张深有感触地说:“真欢迎陈主任的到来啊!陈主任上门听取老百姓意见,老百姓的心声能得以反映,这真是出钱也求之不得的好事啊!”截至目前,陈洪凡已率工作小组分赴青浦区白鹤镇、赵巷镇等地,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情况,获得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呼吁出台农机转让使用制约措施□记者 卢连明 康晓芳 继4月7日来金山调研后,4月14日下午,由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殷鸥带队的“千村万户调查”组来到金山区漕泾镇金光村,他向参加座谈调查的10多位村民说明来意后,村民们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农机私自转让”、“大农户和散户种植水稻、蔬菜补贴拉近,影响大农户积极性”、“河床上涨影响农业用水”、“河道保洁员工资太低”、“绿色蔬菜种植成本高而价格跟普通蔬菜相当”等等问题,殷鸥一边仔细询问,一边认真做好记录,还就有关问题作了解答,交流互动气氛相当热烈。村主任反映农民中出现把通过补贴买来的农机私自转让或到异地使用现象,农机补贴占用的是村里的名额,但一旦到农民手中,就变为农民私有财产,虽然有明文规定五年内不允许卖出,但还是有农民,利用补贴买来的农机到异地使用赚钱,他呼吁出台农机转让转卖或到异地使用的制约措施,以便使农机补贴惠及更多农民。由于土地流转费用和用工成本的增加,多位村民建议,对大农户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保护和调动种粮积极性。村民老姚提出:有部分河道由于河床水位上涨,影响了农业用水,殷鸥就自己掌握的情况向老姚作了解释:别的区县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重视,相信政府会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座谈会结束后,殷鸥来到村民姚世军家进行入户访谈(见图右二),了解农民的住房及生活情况。
据了解,金山千村万户调查组原计划调查110个村,殷鸥与区农委协商后决定增加到124个村,实现全覆盖。针对金山是农业大区,调查组还设计了金山农户调查表。
农村新出生人口“保障盲区”受关注□记者 焦健生 王平 4月11日上午,市委农办、市农委“千村万户调查”浦东工作组来到位于浦东川沙新镇的大洪村入户调查。
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邵林初向村支书详细询问了该村的总体情况,其间,村支书反映村里对于2001年后出生的人口无法享受有关农民权利的问题表示不解,因为这部分作为居民户籍登记的人群实际上既无法享受市民的待遇,也无法拥有农民的权利,成了不折不扣的“保障盲区”,邵林初当即表示这个情况很有代表性,政府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随后就带着工作组的几位同志径直来到位于大洪村北陈家宅40号的村民陈玉亭家,在陈家的大院前,邵林初特意停了停,仔细地确认了陈家的门牌和位置后才大步踏入,在了解到陈玉亭一家都已被纳入镇保范围,并且陈玉亭的儿子在外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时,邵林初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见图左一),并再三向一旁的村支书询问像陈玉亭家这样的情况在大洪村是否具有代表性。陈的妻子在一旁几次想给工作组的同志倒水都被邵林初微笑着摇手婉拒。“时间紧啊,我们就是想要多了解真实的情况。”邵林初务实的工作作风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天早晨,市农委和浦东新区农委还联合召开了本次“千村万户调查”的动员会议,新区农委主任袁胜明要求将此次活动与浦东新区正在开展的“走千听万”活动有机结合,着力聚焦浦东“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了解掌握来自基层的真实情况,宣传普及好党的“三农”政策。市委农办、市农委副主任邵林初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快速;二要准确;三要圆满;四要方便百姓和基层。真正做到把本次调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民生问题是伲农民的头等大事!
□记者 欧阳蕾昵 黄粉扣 4月14日,由市委农办纪检组组长房忠桥牵头的“千村万户”调查小组在奉贤庄行镇的走访调研中发现,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村干部、村民最迫切的心愿。
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在实施过程中,两岸的涉地农民为建设涵养林、保护水资源做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因此,涵养林涉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政府头等关心的大事。奉贤庄行镇的2个行政村正好位于涵养林规划范围,失地农民也纳入了镇保范畴。在座谈会上,村民代表提出:尽管有了镇保,大部分中青年失地农民仍然有较强烈的就业需求。然而没有土地,下一步,他们却不知该如何寻找新的谋生之路。失地农民就业形势严峻,在农村地区是相当普遍的问题。
如今,几乎每个村里配有老年活动室,许多村民反映,比起放映电影,他们更盼望有贴近老百姓需求的“送戏下乡”,听着艺术家们用熟悉的家乡话给农民唱戏,心里就会暖暖的。
除了就业之外,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农民的“心头大患”。潘垫村67岁的村民蒋道云向前来入户调研的房忠桥书记坦言,如今惠农政策的春风吹到千家万户,各类补贴按时到位,农民的日子比过去舒坦多了。然而农民群众,尤其是老年农民最怕的事就是生大病,一旦需要住院开刀,现有的医疗保障根本不能满足需求。听着农民的呼吁,房书记将问题逐一记录在册。他表示,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他会把问题带回去认真研究。
临走前,蒋道云还带大家来到自家梨树林里(见图左一),“我这3亩多的‘上海蜜梨’一年下来也能有6000多元的净收入,农技中心的老师会定期来培训,种子采购、农机具是统一安排的,如果销售再能实现统一就更好了。”尽管困难不少,在蒋道云的脸上,仍然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土地流转、二轮延包是热门话题□记者 舒鉴明 张红英 4月7日早上8点半不到,由市委农办、市农委秘书长邵启良带领的“千村万户调查”活动第7组调查人员早早来到浦江镇,开展“千村万户调查”在闵行区的首次活动。此次调查,市农委经济商务处、市农委办公室、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以及闵行区农委等部门、单位的数十名调查工作人员兵分十路,马不停蹄,走村入户,对48个行政村、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及500多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
4月14日,邵启良带队的“千村万户调查”第七工作组,再次来到闵行区,与颛桥、马桥两镇的40个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座谈,走村入户,与农户代表交流进行调研。
两天里,邵启良等与3个镇的约80个行政村村干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恳谈。
“我们是市委农办、市农委来的调查组,是来了解上海“三农”实情,听基层声音,为农民说话的。”座谈会前,邵启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以帮助“千村万户调查”工作组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掌握农村的基本情况和群众的所思所盼。一番简短又真诚的开场白,让参加座谈的代表们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心里话。(见图左一)村级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制约瓶颈?大量失地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如何解决?支农政策的实施能否更具可操作性?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的社会管理矛盾如何缓解?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各自实际,谈了在土地流转、二轮延包等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邵启良认真做着笔记,不时仔细询问具体情况,并及时做好相关政策的解释工作。
闵行区农委主任刘明表示,要将“千村万户调查”在闵行区的开展,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更全面地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农民的真实需求,更好地促进“三农”发展。
尽快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记者 陆卫 见习记者 张树良 “将调查人员分成5个小组,平均每周一天,每天3个村,至5月底安排5—6次,计划调查80个村、800户农户、25个合作社。方式上,到村召集8—10名村民参加调查,调查组成员简要介绍调查背景、调查目的,并指导填表和收集,然后视时间再上门走访1—2户农户。”“各调查人员要将问卷以外农户、村干部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好笔记。”市委农办宝山区调查组编制的《“千村万户”调查人员工作简册》,对调查工作内容和方法作出了明确要求。
4月15日下午两点,由市农委总经济师苏平(见图左一)带队的调查组与来自罗店镇农副公司、财经所,天平村、光明村、蔡家弄村的村支书、村民代表在罗店镇政府,就村级经济、非农就业、社会保障、农民收入等问题展开了座谈。
“近些年中央和地方都推出了不少惠农政策,听听大家对这些政策有啥感觉,还有什么要求,同时呢,也为了让我们机关的年轻干部下来‘接接地气’,转变工作作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有意见尽管提。”苏平开宗明义。
“我们这几个村都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建议政府能够重视农村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培养农村社会管理的接班人,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天平村党支部书记申惠芳认为可通过恢复定向培养等途径,解决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
“村级补助推行难度很大,因为每个村民具体情况不一样,补助金额差别在所难免,有人就认为补贴不合理,希望苏总给我们支支招。”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唐云忠说。
“整场座谈会听下来,我们发现至少存在农民新村不‘新’需尽快翻建、农业保险参保积极性不高、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等十来个方面问题。虽然不能现在就给大家解决问题,但我们会把大家的声音如实地反馈到相关部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苏平说道。
建议政策补贴稳定农机手队伍□记者 单敏康 见习记者 张树良 “现在家里生活没有什么困难,我自己也入了农保,除了一家人的身体健康,真没有什么担心的事儿了。”4月14日下午,在嘉定区外冈镇望新村村民余正华家的院子里,市委农办、市农委副巡视员、“千村万户调查”第九调查组组长衣开端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在村民余正华家的院子里,衣开端站着与他拉起了家常。(见图左一)据了解,余正华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女儿女婿都在企业工作,妻子在村里做保洁工作,自己也在村里的粮食合作社工作等,家庭收入不错,外孙女也已经读五年级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这时,一边的调查组成员、市农机化办主任施忠告诉记者,外冈镇是衣开端的联系点,这里的19个村子他都到过。
为了搞好这次调查,第九调查组在衣开端的带领下,多次与嘉定区农委对接和协商,对整个调查作出了安排。4月14日,是市委农办、市农委“千村万户调查”嘉定展开调查的第一天,调查组分成3个小组分赴外冈镇、徐行镇、嘉定工业区,对泉泾、望新、伏虎等8个村展开了调查。
调查组在泉泾村调查时,村民见施忠是市农机化办主任,就围绕农业机械化问题纷纷发表意见,在肯定这几年农机发展的同时,提了不少建议和意见。泉泾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老宣说:“能不能加强对农机手的培养,通过政策给他们一些补贴,使农机手队伍能够相对稳定。”市农机化办主任施忠对村民的建议当即表示欢迎,并说,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已经在考虑了,我们这次下来,就是来听取意见的。
据悉,针对嘉定城市化程度较高,农业比例降低,种粮农户偏少的实际,调查组将调查重点瞄准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方案涉及77个行政村,700到800个农户(合作社成员户),采取问卷发放、座谈会、入户走访同步进行的方式;嘉定区农委和各乡镇都很重视,也派出专人一起参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