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罗店镇天平村党总支带领村民走“近郊经济”发展之路
产生日期:2010-11-23 03:11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现有耕地2800多亩,村民1900多人,区域位置属近郊地理位置,村民们一度过着守土过日、靠天吃饭的日子。1995年起,以申惠芳为领头人的村党总支带领全体村民立足农业,调优结构,逐步探索并走出了一条“近郊经济”发展之路,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3000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400元。
一、从调优结构做起,探索“近郊经济”新路。家里一口一田就是富,党总支坚信,有人有地,尽心尽力,天平村就能富!村党总支书记亲自带着村民数次往返山西,引进树种和酸枣苗,自己动手搞嫁接,聘请有技术的种植能手指导,终于开发出了甜度高、水分多、口感脆的冬枣新品种。几年后,1000亩的冬枣园生意盎然,累累果实在风中摇曳,每年收获季节客商络绎不绝,最高的时候,一斤冬枣卖16元,成为村里来钱的“拳头产品”。
自此,天平村的经济结构实现了从单一的农作物向农牧副业多种经营转移。该村投入了50多万元种上了300多亩冬枣、果桑、红心猕猴桃等。近年他们又在现有土地中规划出500亩,先后开辟出以“特色”打头的精品水果、南方花卉、出口金鱼、无公害蔬菜以及供港猪场、奶牛场等种植养殖基地。他们还利用本村“超大农业集团”的企业优势,发展食用菌生产,几十个菌菇产品全部出口到日本等国,仅2009年就有1000万美元出口订单。同时,村党总支采取多渠道招商引资,先后引入了热处理厂、制冷设备厂、菜菌菇加工出口企业等8家私营企业。一时间,天平村成为人们竞相热议的“上海近郊经济”。
二、让村民共同致富,再让村民共同享福
集体经济的壮大为村党组织为民办实事奠定了经济基础,村党总支决心在先让村民共同致富的基础上,再让村民共同享福,建设全新天平村。
村党总支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善硬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基本福利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让村民从中受益。建成了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集老年娱乐活动、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民生活资料供应于一体的村民中心;投资400余万元,建起了全区一流的村级敬老院;改建了“天平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铺设两条村级白色水泥路,修建“天平农贸市场”;每年投入数十万元用于农田设施建设。
村党总支做的第二件事是改善民生。村民合作医疗费每人补贴150元,65岁以上的村民自负医疗费用村里全额报销。农业收入的50%作为村民共享收益分配到村民手里。农民退休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20元,对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00元,每年重阳节给退休老人发放慰问品。每年支出资金5万元走访困难家庭。福利企业每年投入1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付残疾人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就业,把村双困家庭、下岗人员安排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村民就业安置率达到了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