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党总支书记申惠芳获全国百名农业科技兴村杰出带头人

产生日期:2012-11-01 06:33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申惠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任村干部,九十年代中期任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党总支书记至今。十多年来,她通过科技兴村及农业结构调整,让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家”盛民富的新农村家园,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十多年前不足2000元增至17600元。

  天平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全村2800亩耕地常年以种粮为主,农民们曾一度过着靠天吃饭的守土穷日子。如何才能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如何才能让乡亲们能脱贫致富过上富裕日子,申惠芳提出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耕地统一经营,并对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进行结构调整,引进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作物,运用科技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十多年来,她引领大伙从外地引种银杏树,同时套种一些西甜瓜。当申惠芳发现银杏生长周期较长,效益产出比较慢时,她立马改种水果,在千亩果园中种下了梨、桃子、葡萄、柿子、柑桔等多种经济作物,之后又陆续加种了四川猕猴桃与陕西冬枣等经济价值高、市场走俏的引种品种;并自己动手,通过运用嫁接技术与聘请行家对水果进行品种改良,用高品质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效益。

  农业结构调整使全村有了像样的粮食区、蔬菜区、林果区、养殖区、苗木区、花卉区,建有花卉种植基地、观赏鱼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还有万头供港猪场及奶牛场等,由此形成了农林牧渔等种养结合的多种经营格局,实现了从单一种植向多元经济发展的大踏步跨越。与此同时,申惠芳又以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抓手,将原本只有4万多元家底的村办企业,发展成了坐拥4000多万元资产的骨干企业,并先后引进了热处理厂、制冷设备厂、超大农业食用菌有限公司等6家私营及外商独资企业,激活了天平村的集体经济资源,使全村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幅度年年保持在12%—15%左右,2011年农工副经济总值达到3400万元,利润达800多万元。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