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农委努力提高设施菜田利用率
产生日期:2010-03-16 05:59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浦东新区农委坚持发展“科技农业、设施农业、服务农业”,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本着“压散户、育大户、抓品牌、搞服务”的工作思路,着力提高设施菜田利用率,逐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效、菜农增收。
一、以设施建设为契机,做好压散户、育大户的基础工作
浦东新区2005-2008年新建成10570.3亩设施菜田,加上2005年前建成的菜田设施,目前已形成比较稳定的1.3万亩的设施菜田,菜田设施化率达55%以上。设施菜田建成后,他们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一是培育本地农业种植大户,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区内外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出口蔬菜和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努力使土地向规模化集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蔬菜规模化种植比例逐步上升,蔬菜种植散户由2001年的12687户,压缩到目前的2300户。
二、提高设施利用率,为蔬菜生产服务
一是尽早利用新建设施,提高产出,增加收入。新建设施菜田在建设规划中合理安排,尽量将连片的土地和熟土用来建造温室和管棚,以缩短土壤修复期,尽早投入蔬菜生产。在建设阶段,提前考虑和安排种植单位,提前进场,做好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设施建成后,坚持及时对项目进行验收,及时交付农民使用。二是注重老设施的维护完善,延长使用寿命。该区一直以来利用设施维修基金注重对90年代和新世纪初建设的设施园艺场的设施完善和维护,使一些已经超过管棚使用年限的设施园艺场继续发挥其生产功能。目前,浦东新区新老设施无抛荒闲置现象,充分体现了菜田设施稳定市场供应的积极作用。
三、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种植水平
该区在抓好菜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设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区内制定了产品生产标准,开展环境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建立企业和蔬菜产品品牌,规范基地种植要求,合理茬口安排,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土地产出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