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完成镇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产生日期:2014-04-24 02:49      来源: 农民日报

328亿元资产“按份”量化到人

本报讯(记者 胡立刚) 记者近日获悉,通过把农村集体资产以份额形式量化到每个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方式,上海松江在区级层面率先完成了镇村两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这是松江继成功推出家庭农场模式之后,在“三农”领域的又一成功探索。

据了解,松江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始于2008年,在探索过程中也遭遇了各镇各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集体土地等村集体资产量化困难、村民资格难以界定等普遍性的问题,为此,松江在遵循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在改革模式收益量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根据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松江扬弃了分步进行的传统改革模式,采取浦北、浦南两个地区两种做法的形式同步改革。对浦北相对发达的街镇,采取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回购村、队集体资产,成立镇级集体经济联合社;对浦南以农业为主的镇、未完成撤村的镇以及村级资产量较大的镇,分别成立镇级联合社和村级合作社,社员同时持有镇级和村级资产份额。

针对集体资产价值增值预计无法量化等情况,松江顺应民心,采取“份额”代替股份的方式,明确各成员按份额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在份额设置上,将土地份额和农龄份额按6∶4组成总份额,土地份额以1984年核定的纳税耕地面积为基数,以队为基础,按人均土地面积确定,计算的份额是以土地产生的收益部分作为分配依据。

在资产管理上,原先由镇、村、队三级管理的农村经营性集体资产,基本实现镇级集体经济联合社一级管理模式,并着重做好以土地为主要载体的农民集体不动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上述创新探索,截至去年底,松江区14个涉农街镇成立了14家镇级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107家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共量化集体资产328.2亿元,57万多社员有了自己的份额,从而完成全区的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据了解,松江的探索被认为是大大丰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松江经验为全面推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