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心打造“城乡互动”文化品牌
产生日期:2013-08-05 02:18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
近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迎来一场“夏之盛景”,上海市第二届“我喜爱的乡村”揭晓,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浦东新区书院镇塘北村、嘉定区毛桥村等分布在九个城郊区县的十个村获得殊荣。为期近三个月的推介宣传活动圆满落幕,“我喜爱的乡村”却依然令市民、农民热情洋溢,在文化品牌林立的上海,这一文化活动因“城乡互动”得以立足,因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市旅游局的精心打造而备受瞩目。
大经济与小农业,大都市与小农村,现代市民与传统农民,是上海城乡的独特风景,改革开放以来,拥有国际大都市美誉的上海率先把得天独厚的经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确立了都市农业领头羊的地位,农民收入高居全国首位,城镇化水平一马当先。然而,如何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进一步保护发扬郊区农村的文化活力,让市民和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成为上海“三农”发展的题中之义。
关键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强城乡互动,让市民和农民的交流更上一层楼?2011年,上海推出首届“我喜爱的乡村”推荐宣传活动,“政府组织、媒体宣传、市民推荐”的形式,历时114天的宣传评比活动,引起了众多乡村的极大热情,也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市民的关注。
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因多业并举而成为上海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一个以工业、商贸发家致富并做强的村庄,没有放弃现代农业的梦,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百果园”。据记者了解,杨王村荣获上海首届“我喜爱的乡村”称号之后,产业结构更合理,乡村旅游更火爆,梦想成为“我喜爱的乡村”的远近各村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我喜爱的乡村这样的推荐宣传活动,引领了城与乡良性互动发展、市民与村民生活品质追求的共同点,农村发展有榜样,市民对农村有新认识,农民更渴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兴奋点,相信随着活动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上海的乡村都将变成市民和村民喜爱的乡村。”谈到“我喜爱的乡村”活动,杨王村党支部副书记金玉坤在肯定的同时,更给予了厚望。
正如金玉坤所言,在第二届“我喜爱的乡村”推荐活动中,乡村的热情非常之高,经村申请、乡镇初核、区县筛选,再经市委农办等部门审核,共有25个候选村入围。
“不管能不能进十强,能入围就是成功。”这是记者在采访入围乡村村干部和村民过程中听得最多的话。而这种心情,源于整个推荐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而网上的投票活动更是热闹非凡。据统计,本届活动市民有效投票80万,比上届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网上投票率增幅达23.5%。
上海市农委相关领导表示,时隔一年举办第二届,能有如此高的投票增长,说明“我喜爱的乡村”推荐宣传活动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品牌形象开始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