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农办印发《2011年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产生日期:2011-06-23 02:11      来源: 东方城乡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和农业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和上海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大会提出的确保上海成为最安全城市之一的要求,从2011年6月开始,市农委开展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意识,切实提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落实各项措施,健全质量安全监管长效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做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区县农委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正视问题,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海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大会的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消除麻痹思想,克服畏难情绪,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想更多办法、用更严措施,深入推进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确保本市不发生重大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上海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对全市人民负责。

 

落实各项措施,扎实开展八大专项整治。各区县农委要严格按照2011年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前两年整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包括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控检测、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假劣农资问题专项治理、种子执法年活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营使用专项整治等八大整治行动。在专项整治中,一要狠抓隐患排查,重点加大投入品等薄弱环节检查力度,针对重点时段、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加强巡查和抽检;二要狠抓案件查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切实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三要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检查,监督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严禁非法添加物流入农产品生产环节。


完善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制度建设。各区县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要着眼长效机制建设,结合本区县的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总结经验,注重推广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健全相关监管制度和机制,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制度、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承诺制度等,尤其在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制度来强化监管,提升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现质量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明确岗位职责。各区县农委要根据本区县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组建专职、兼职相结合的镇级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安全协管员队伍,合理确定岗位职数,同时,要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配备专职的安全信息员,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要求,培养一批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监管人员,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工作开展。各级财政应加大对镇级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对村级安全协管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市级财政、区县财政和镇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将镇、村两级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等人员经费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同时,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落实安全信息员的各项经费,确保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强培训考核,提升工作水平。各区县农委要定期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最新动态,整体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同时,各区县农委要联合乡镇政府对镇级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安全协管员实行考核,并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对安全信息员进行考核,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绩,逐步实行持证上岗,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


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规范使用投入品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员的培训。随着科技入户工作的扩大和深入,具有较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术指导员显得更加缺乏,影响科技入户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各区县农委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业务技能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技术指导员的综合素质。


 创建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各区县农委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在重点区域和特色产业区域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讲堂活动,让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发挥示范户的引领作用,激发农民自动参与和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使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能最大程度得到应用。


 指导农民规范使用投入品。结合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引导农民深刻认识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对持有的各类农业投入品特别是禁限用农兽药进行清理,严格执行用药记录和休药期的规定,杜绝违规用药。

加快监测体系建设,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一是市级层面,整合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力量,尽快启动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一期)大楼建设;二是区县层面,推进9个区县农产品质检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软硬件水平,以提升检测能力;三是乡镇层面,健全涉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布局,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相结合,定人、定岗、定职。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各区县农委要在2010年抽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县实际和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扩大抽检的范围、品种、数量和检测项目,全面掌握本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特别要围绕保障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任务,加大对地产供赛农产品的检测力度。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工作。2011年至2012年在全市特别是158家规模化蔬菜园艺场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2013年至2014年主推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同时将本市特色农产品均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范围。争取到2015年,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占到本市地产农产品总量的60%。

关注相关舆情,加强风险评估研究
    正确认识风险评估的意义。运用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存和潜在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作用于农产品的形式以及危害程度,有利于指导农业安全生产和正确应对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至于无的放矢。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调查分析和预警。对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毒素等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若有安全隐患则及时发布风险预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分析。一是要广泛借鉴兄弟省市和国外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加以推广应用;二是要对国内外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事件进行跟踪研究,未雨绸缪,提高我市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

落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各区县农委要建立专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职能科室和事业单位,以与市级职能处室和事业单位相对应,形成以市级农业部门为主导、区县农业部门为主体、镇村两级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为主力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反应迅速,处置得当。
    落实区县农委的属地管理责任。市农委与各区县农委签订责任书,明确区县农委作为属地管理责任人,对于辖区内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要做到底数清,全面掌握其生产经营动态。各区县农委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落实企业的经营者主体责任。各区县农委要与辖区内的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签订责任书,明确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市农委将联合各区县农委不定期对上述经营主体进行飞行检查,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者,一律严肃处理。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