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查明"霍乱弧菌"牛蛙来源 查封两商户两大批发市场

产生日期:2011-06-03 02:00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6月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日,苏州媒体爆出当地疾控部门于上周在昆山一农贸市场内检出了含有霍乱弧菌的牛蛙。经调查,该牛蛙源头是上海铜川路上的水产批发市场。记者当天第一时间跟随工商部门前往铜川路,查出此批牛蛙供货商为位于铜川路上的百川水产品市场内的“明全牛蛙行”和“广宝牛蛙行”,两商户的牛蛙当场被要求下架封存。而从即日起,百川与铜川两大水产品批发市场所有的牛蛙都将暂停销售,进行自查排摸。

  来源锁定两家牛蛙行

  “霍乱牛蛙”究竟来自何方?根据工商部门和市场方面的排查,百川综合市场5区83号的“明全”和百川综合市场2期15-16号“广宝”两家牛蛙批发商的身影逐渐浮出水面。

  进货证明显示,“广宝牛蛙行”的牛蛙产地来自于福建省漳州广宝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最近一批系5月30日购入,数量1.2万公斤;而“明全牛蛙行”则来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常山开发区保荣牛蛙加工厂,最近一批也是5月30日购入,数量为900公斤。百川水产品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宗敏告诉记者,整个市场内共有9家牛蛙销售商,除了“广宝”和“明全”外,其余7家基本都来自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或漳浦县。

  对此,市水产办主任梁伟泉表示,沪上牛蛙产地的“大户”基本来自于福建,本地牛蛙极少。大批量的牛蛙在百川、铜川等批发市场会合,然后再通过分销商转往全国各地。

  工商现场查封剩余牛蛙

  昨日下午,普陀区真如工商所执法人员来到百川水产品批发市场,对“明全牛蛙行”和“广宝牛蛙行”进行现场货源查封。

  “干了7、8年,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广宝牛蛙行”的负责人陈武生显得一脸无奈。在现场,大量空置的白色运输箱叠放在地面。他告诉记者,该店每天销量达到1万斤左右,这么长时间来,自己还从没有在行内听说过“霍乱牛蛙”。让他不明白的是,牛蛙都有当地的动物检验检疫证明,怎么就在这次供货中出了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广宝牛蛙行”最近的一次进货证明是今年5月8日,进货量为15吨,出具证明的单位是“云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而“明全牛蛙行”已没有存货。商行负责人林先生表示,5月31日商行已经得到牛蛙可能有问题的消息,随后便停止了销售。据了解,该店平均的日销售量在3000至4000斤左右。

  “由于霍乱弧菌的检测需要由疾控部门进行,因此在具体结果未公布之前,这些商户的牛蛙都会被暂时查封。”真如工商所所长游松表示,出于安全起见,当天两家牛蛙行约有28箱400公斤牛蛙被封存,有关情况也已经上报市食安办。

  两大市场同时暂停销售

  据了解,百川水产品批发市场和铜川水产品批发市场是本市牛蛙批发最为集中的区域,年销售量达到1万多吨,占到全市总量的8成左右。

  “从今天起,市场内所有的牛蛙批发商全部暂停销售。”宗敏表示,百川水产品批发市场内共有9家牛蛙销售商,“从现在起会‘闭门思过’,暂停进货和对外销售。”

  而铜川路水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该市场内的所有牛蛙批发商也被要求自查货品来源,暂停对外销售。

  部分已经流入饭店

  尽管现场进行了查封,但是记者了解到,由这些批发商每天源源不断销售出的牛蛙中,不少已经流入了沪上饭店。

  在“明全牛蛙行”的出货单上,记者看到了大量别称,例如“小王”、“小张”、“外立”甚至“22#”、“616-303”等只有商家才看得懂的代号。该商行的配货员私下表示,经常有饭店的采购员前来大批量买货,但他们却并不了解他们来自于哪个餐馆。

  记者昨天就此事致电上海多家知名“牛蛙餐馆”,然而所有餐馆都表示尚不知情。“侬好蛙”一位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餐馆每天都有上百位客人来店用餐,几乎桌桌必点牛蛙。而对于餐馆牛蛙的来源,他并不清楚,但强调是从正规途径进货。同样,“蛙蛙叫干锅年代”和“厚味香辣馆”等餐厅也表示,尚未收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停售通知,将继续关注该问题。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知名川菜馆“渝信川菜”的刘姓前台工作人员在采访中竟公开表示,“我们店的牛蛙没问题,如果你害怕就别吃,有胆子来吃就别怕,但吃出问题我们不负责!”记者试图联系该店经理,刘姓工作人员又以“我们店里没有经理,经理都下班了”予以拒绝。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