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你心目中“喜爱的乡村”(二)

产生日期:2011-05-18 02:14      来源: 解放日报

松江新浜镇南杨村——因遍植荷花、莲花秀美而远近闻名

与荷花来个亲密接触

阵阵清香从田野袅袅飘来,充满着朴素、芳香而温暖的乡村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栋栋民居影映在水清岸绿之间,展现了宁静美丽而温馨的农村最平常的人间画卷。这是一个朴素得让人感动的乡村,一个坐落在千年古城松江西南的乡村,一个有2933多村民,929户农户的江南乡村——新浜南杨村。

新浜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积淀深厚。早在1500年前,新浜由于地多小屿,形似荷叶,故名荷叶地。元朝时期,更因遍植荷花、莲花秀美而得名“芙蓉镇”。而今南杨村内百亩荷花次第开放,那份宁静与闲适可令游人抛却一切烦恼,与出污泥而不染的碧荷融化为一体。他们每年举办“新浜荷花节”,向游客展示南杨人健康、和谐、文明的新风尚,展示他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历史的变迁,没有改变“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而如今,拥有4000多亩耕地的南杨村,却又乘着和煦的东风,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里的农民不再全员从事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结合、规模化生产基地的稳步推进,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全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了99.9%。村里建有千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而品种丰富、设施齐全的采摘园建起,使城市市民有机会能做一天真正的“农民”,小朋友来了,这里又是学习农业知识和开阔视野的大课堂。村子边上400多亩自然气息浓厚的新浜渔乐码头,渔趣盎然,是市民休闲垂钓品尝河鲜的好去处。

南杨村还有一个占地近1000亩的忆江南田园会所,是不容错过的选择,里面所展示的青花瓷,色彩绚丽、怡然成趣,令人赏心悦目。而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坐落在树木苍翠之中,古意盎然,影映在柳岸垂青之中,景色宜人,夏天到这里来,林木苍翠,荷影花香,植物争奇斗艳。而在夏日来到会所南侧的荷花公社,你会看到晨曦中白鹭蓝天翱翔,夕阳下湖水波光潋滟。闲来三五好友或林下垂钓,或田边捕捉野生黄鳝、龙虾。如果是冬日,那置身于水边典雅的餐厅,坐拥意境高远的荷田残景,别有一番滋味。一、三产业联动,为南杨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松江石湖荡镇泖新村——“江南第一渔村”

画中捕捞鱼 荡里赏红花

泖新村位于松江区石湖荡镇境内,地处母亲河黄浦江源头斜塘江上游,千百年来这条河源远流长孕育无数生命和传奇故事,相传乾隆下江南水路经由此地,并留御笔题写“江南第一鱼”、“江南第一松”的典故。泖新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整洁村”、“松江区文明村”。2008年实现三产总产值2078万元,劳均收入21674元,农民人均收入11690元。

“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江南第一名鱼”四鳃鲈在泖新村有一个国内最大的育种基地。目前,基地内的养殖棚已基本搭建完毕,内部设备也已开始安装。占地280亩的基地,可年产水花鱼苗约500万尾。

江南第一网位于泖新村泖岛路北侧,是江南地区最大的渔网,也是泖新村的一大特色。11000平方米的大渔网悬挂在泖河河面上,场面颇为壮观。捕捞上来的野生鱼不仅品种丰富,而且肥硕新鲜,一网最多可捕1500千克淡水鱼,吸引苏浙沪一带市民特意前来一饱口福。

金泖渔村是泖新村休闲农业游的又一道特色驿站,先后被评为首批上海农业旅游推荐单位之一和“世博观光农园”之一,它地处黄浦江源头泖河边,是远郊难觅的集餐饮、住宿、会务、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胜地。竹木结构船型餐厅可容纳600位客人同时就餐,中小型会议室可分别容纳100人、60人、30人开会,客栈现有客房28间。

人在荡里走,如在画中游。在农村,红花草并不稀奇,但成片绵延的景象却在全市也不多见。一年一度的松江区“荡里赏红花暨开耕仪式”在泖新热闹开场,每年吸引近2500名游客走进鸟语花香的松江新农村,领略田园风光,品尝农家菜肴,从而带动石湖荡休闲农游进一步发展。

奉贤庄行镇潘垫村——春赏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

唱响农村旅游“四季歌”

春光在金色中流淌,心情在春风中放飞。在奉贤庄行镇一望无垠的金黄油菜花海里,2011年第四届上海奉贤菜花节16天内迎来48万游客。菜花节的主阵地潘垫村,实现农家乐餐饮消费287.66万元,带动农民农产品销售65.5万元。

近年来,潘垫村加大村庄改造力度,完成了723户的自然村落综合改造,大力开展水环境整治,种植绿化,建设景观河、景观点,使全村呈现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农舍田园的江南水乡风光。2008年起,奉贤在该村成功举办菜花节;夏季举办“羊肥梨香醉农家”农家风情游;秋天举行“新米品尝节”;冬天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唱起了“春赏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的农业旅游四季歌。

潘垫村在开展农业旅游中注意提升其文化内涵,努力为游人提供田园风光、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民间文化、手工技艺、遗址文物等文化旅游内容。在今年菜花节中,集中展示和演绎了奉贤山歌、庄行土布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了土布时装秀、山歌对唱和舞龙舞狮、荡湖船、卖盐茶、打莲湘等20多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推出了“乡村美食广场”,“春日农家尝鲜”和名优土特产大展销等项目,为市民献上了一席视觉、听觉和味觉的盛宴。

潘垫村以节促旅,以旅养农,延伸了一三产相融的产业链,不少农户将农宅改造为乡村酒店,辟出了小菜园,种植时鲜蔬菜供游客采摘、品尝和购买。目前全村有证的农家乐已有12家,正在办证的5家,他们的农家灶头菜和粽子、青团、方糕、菜卤蛋等各色传统点心,让游客为之深深陶醉。

潘垫村村企合作的农家采摘园,在浙江大学技术支持下,引入50多个新奇特农产品品种,一年四季花果不断。借助上海农科院技术结对效应,全村种植的1900多亩庄行蜜梨,品种和栽培技术不断优化,生产的“奉叶”牌蜜梨,味甜丰硕,脆嫩多汁,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特供果品。在梨园中养殖的梨园草鸡、草鸡蛋,生态营养、吃口鲜嫩,更是受到市民青睐。市民们可以在梨园采果、鱼塘钓鱼、虾塘摸虾、菜田摘菜,充分体验农耕生活之乐。

奉贤南桥镇杨王村——规划建设 “杨王现代种源创意园”

“幸福村”里幸福多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百姓大舞台”分外热闹,“‘全力唱响新杨王’迎五一文艺汇演”在此举行,精彩纷呈的节目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杨王村投资建成了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篮球场、网球场、小型足球场、台球室、健身房、图书室和百姓大舞台等一批文体设施,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百姓大舞台至今已举办了几十台文艺演出,做到了大型活动月月有,小型活动周周有,自娱自乐天天有,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和健身的要求。

杨王村地处南桥新城东侧、金海公路沿线,近年围绕“转型崛起,务实惠民”的总目标,抓住工业区开发、农民住宅动迁和道路交通建设的机遇,把全村5.61平方公里土地,建成工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商业贸易区和农民新型生活区四大板块。现代农业园区有黄桃600亩,花卉150亩,设施菜田500亩,鱼塘230亩,以及粮食、瓜果等作物,建立了蔬果和农产品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杨王现代种源创意园”将果林种源、果林生产、果林文化、旅游休闲等融为一体,形成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景象,为南桥新城提供了一个天然氧吧,与周边国家AAA级旅游景点玉穗坊、藏金阁串珠成线,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在迎春怒放的黄桃花和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蜿蜒小河畔的一排排红瓦白墙别墅群,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杨王村的农民新型生活区 “杨王苑”。该村通过宅基地置换,目前已建成422幢连体别墅群,有805家农户,住进了每户面积209至330平方米的两层或三层别墅。水、电、天然气、污水管、有线电视、网络等设备齐全,养老院、商业、娱乐、医疗、健身等设施配套,还设置了往返南桥新城的“杨王班车”,使前来参观的城市居民也啧啧称羡。

奉贤区青村镇湾张村——“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村”

桃花源中的“美德村”

阳春三月,走进奉贤区青村镇湾张村,遍地是怒放的嫣红桃花间或夹着一片金黄的菜花和五彩缤纷的扶郎花、百合花,就像进入了一个大花园。湾张村家家户户种桃,全村种植黄桃1585亩,还种植花卉150亩。

多年前,湾张村干部针对不少农户工作难找、收入难保、致富难搞的情况,坚持以农为本,把发展特色种植业视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经济的重点来抓,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以“锦绣黄桃”为主的果林生产。

“锦绣黄桃”是上海农科院培育成功的鲜食和加工兼用型优良品种,自1979年引种以来,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村里在黄桃生长的每个关键阶段,都邀请专家到田头进行技术指导,品种和技术不断改良,现在村民种出来的黄桃又圆又大,果肉金黄、果香浓郁、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村民们年亩均收入都达到8000元以上。三组村民蒋跃弟,两届黄桃擂台赛上先后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种植的4亩多黄桃近几年亩产值都在15000元以上。黄桃树名副其实地成为农民的“摇钱树”。湾张村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特色村”的荣誉。湾张村现在正与一家企业洽谈,运用紧靠南桥新城和黄桃市场的地理优势,引入社会资金,建设一座“观光采摘园”,发展农业旅游。

湾张村不仅帮助村民逐年增收致富,更注意引领村民提高文明素质,建设一个花美、村美、人美的社会主义新湾张。该村充分运用村民学校、文体阵地和文体队伍,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村民的传统道德、个人修养和社会公德的教育。现在全村文明家庭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金山漕泾镇水库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淡水产养殖业

瓜的世界 鱼的海洋

“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近闻响水声、鲤鱼跳龙门”,这是人们对水库村村庄改造后新的认识。被上海农委上海旅游局授予“世博观光农园”称号的漕泾休闲水庄就在水库村村域,并列入金山区乡村旅游的重点景区。村庄内,大棚林立,盛产多种瓜果和特种水产,形成了“瓜的世界,鱼的海洋”的漕泾特色农业生态景观,是广大旅游者亲近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渔居体验的乡村旅游理想之地,也是广大垂钓爱好者最理想的休闲和竞技垂钓场所。村境内的“济渡桥”是金山区人民政府命名的重点文物保护之一,也是浦南第一桥。

水库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淡水产养殖业,水域养殖面积达969亩,淡水养殖41户,养殖河塘共有98只。水库4组、6组还形成了金鱼特色养殖基地、乳鸽养殖场和瓜果蔬菜种植基地等一平方公里的生态种养业基地。

随着水库村新一轮村庄改造工程的即将实施和根据水库村“十二五”规划,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观光农园的基本功能和景点布置,充分利用已经投资的基本设施和生态资源的优越条件,对水庄东部“世博观光农园”在现有基础上建成具有农业旅游景点差异性的“现代生态园”,形成新的亮点,喜迎新的游客,实现新的飞跃。

浦东书院镇塘北村——规模化生产优质西甜瓜昔日渔村变身瓜果生态农庄塘北村地处书院镇最南端,与泥城交界,临近东海。解放前,塘北村还是渔家小村,大部分农民依靠捕鱼维持生计,拥有各种网具和渔船。随着滩涂越长越大,出海捕鱼也就越远。后来海滩被开发利用,这里的渔民逐渐淡出,甚至停止捕鱼作业。但过去的渔业所保留下来的网具和渔船开发为旅游观赏品,也别有一番风情。

塘北村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换中,最大的产业特色是规模生产优质西甜瓜,其中以“8424”为市场佳品,历经培育发展,品质越来越高,多次在区县评比中获得金奖、银奖,在苏、浙、沪一带享有盛誉,冠以“田博”品牌后,塘北瓜果更是经久不衰,在市场上成为市民的抢手货。

目前,全村有4个合作社,农民土地已流转给集体搞规模化经营,农民成了股东后,种田风险有了保障,市场销售不再有后顾之忧,经济收益明显增长。其余蔬菜、稻米等农作物生产,与大型超市挂钩,架通了田头与市场的桥梁,保证了瓜果、蔬菜的无公害生产,绿色农产品一路畅通,不仅保障了市民的健康安全,也确保农民的经济增收。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该村一直位于全区前列,水路桥的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特别在去年的农庄改造中,更是面貌大改,全镇第一个沥青公交路进村,现在全村拥有6条沥青村路、所有桥梁都被翻新重建、所有河道都被整治一新、所有河岸采用木桩护坡,做到了水清岸绿无污染。在设施配套中,一些主要沥青路段被配上仿木护栏、装上高杆路灯,成了乡间的景观路,再在村民错落有致的小别墅映衬下,更像一幅幅恬静优美的画面,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人与自然有了高度的和谐。该村系统地进行供排水无害化处理、环境更加洁净卫生。在村民庭院处理上,有专业部门进行设计、绿化布局也具有特色,采用绿化与经济林相结合,集体种植与农民收益相结合,条段承包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使水、路、桥始终保持优良状态,该村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被列为百条旅游线路之一。

浦东合庆镇勤昌村——设立喜来春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

水乡情韵 美哉农家

如果你到过周庄,到过西塘,会被江南水乡的风貌所倾倒,而你来到浦东新区合庆镇勤昌村,同样会因这里浓浓的水乡情韵而陶醉……合庆镇勤昌村位于G1501公路两侧,东与三甲港海滨旅游区毗邻,南连浦东的母亲河川杨河,北临龙东大道,西靠东川公路。附近有蔡陆线、川三线、川东线、合庆2路等多条公交线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勤昌村利用紧邻华夏文化发展区的地域优势,努力发展集生态、观光、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新颖绿色产业。被列为“五彩浦东”第一彩的上海喜来春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就是勤昌村农业产业的亮点。喜来春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占地1200亩,分为滨水休闲区、农业文化交流区、农家乐服务区和生态休闲区等四个功能区。朴实的自然农家风光,极富江南特色的古建筑群,使人体验到先民古朴、雅致的休闲生活。

园区还将现代元素融入自然之中,为商务人士提供现代化服务,真正做到商务休闲融为一体,让处于纷繁城市中的人们享受自然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感受。近年来,喜来春凭借着独特、丰富的环境资源,深受各方游客的青睐,先后承办过华东地区钓鱼大赛等各种高规格的会务、商务活动,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日渐提升。

勤昌村作为合庆镇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围绕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施了村庄改造工程,各项设施健全:全村修建桥梁2座,新建白色道路5000多平方米,水泥路通到每个宅村;疏浚河道18条,村内黑臭河道全部得到了治理;采取拖管和埋管相结合,全面完成污水纳管和低水压管道的改造,村域内生活污水(包括企业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村民饮用水质全部达标。

浦东大团镇赵桥村——规模化种植打造桃园盛名桃花盛开时,来“大团桃园”赏花游玩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村庄——赵桥村。赵桥村属典型江南农村,地处远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水道纵横。大团桃园坐落于村中,每当桃花盛开之时,整个赵桥村犹如伊甸园般美景如画。大团镇赵桥村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工农业发展迅猛、全村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全村上下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息。

赵桥村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历史上就以种植桃树而闻名。明代有诗“南浦三寅凉玉箫,风雨归舟过独桥。万千粉桃连天处,飘出罗敷农桑谣”,所描写的就是赵桥的桃园风光。

全村以大团水蜜桃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几乎人人能种桃,户户有桃树。作为远近闻名的桃园之村,赵桥村得到了“大团桃园”的美名。桃花盛开时,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水蜜桃成熟之时,赵桥村招待了一批批闻讯而至的品桃者。

大团水蜜桃已成为全国水蜜桃产业的金字招牌。在众多农展会上,赵桥村的桃子斩获荣誉无数:2009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上海首届桃王擂奖赛”上荣获“桃王”奖;在“2010年上海市优质果品(桃)评比”中荣获银奖。大团桃园还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上海市南汇区大团蜜露桃优势农产品保护基地”。

赵桥村“大团桃园”努力打造都市型生态旅游新农村,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大团桃园成功承办了2008年、2009年、2010年上海桃花节开幕式。同时,大团桃园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上海品桃节。作为生态旅游景点,大团桃园曾接待过前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等重要嘉宾。大团桃园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达90多万人次。大团桃园已与10户村民签约,确立了“桃园人家”的项目,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松江泖港镇黄桥村——浦江第一村

打造特色文化村落品牌

黄桥村位于松江区泖港镇中心地区,因地理位置在园泄泾、斜塘江和横潦泾(黄浦江上游)的交界处,即黄浦江的源头,素来享有浦江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黄桥村大力继承和发展古老的民俗文化,并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接连开创了沪上“楹联第一村”、申城第一眼温泉、浦江第一村、首个火龙果种植村等多个第一,更连续10次被评为最乾净的村庄。

绿色、有机、有特色,是黄桥村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村内有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加工配送中心,其农产品、水果等都使用有机肥料或生物化肥,并进行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测试以保证无毒无公害,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自由选择、放心地购买农产品。如果你还想在这里当一回农夫,那么在黄桥村的浦江源农庄内还有一个现实版的开心菜园,游客们可以在认种的菜地里耕种,收摘亲手种出的新鲜、安全的绿色蔬菜,切实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农业知识。黄桥村还有上海首个火龙果种植基地,你可以在这里购买到新鲜、营养的热带台湾水果。

来到黄桥村,连片的麦子、水稻在风的鼓动下翩翩起舞,游客可以充分享受恬静怡然的田园风光;还可以站在山丘之巅俯看三江汇流之景,感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磅礴气势;或者泡一泡那取自地下270米的矿井温泉,既养身,又美容;再住一住采用地热、风力、太阳能等新兴节能技术将旧农舍改建成全木结构的“会呼吸的房子”。

除了在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上树立特色以外,黄桥村还大力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打造出特色文化村落品牌,在2007年成立了黄桥楹联沙龙。它将传承古老民俗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标签: 心目 乡村 喜爱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