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改变办节思路开发深度游让农民增收

产生日期:2009-05-06 06:25      来源: 解放日报

 南汇大团镇赵桥村村民周顺仙没有想到,自己干了半辈子农活,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

  每年桃花节,周顺仙都会到大团桃园景区的餐厅厨房做临时工,帮忙洗菜、洗碗。根据她的经验,桃花节一结束,游客走了,餐厅就会歇业,她也就得回家继续务农。但今年的情况颇为出乎意外,桃花已谢,来桃园游玩的游客却依然络绎不绝,餐厅天天生意红火。更让周顺仙意外的是,景区与她签了一份合同,使她由临时工转为了正式工。她告诉记者,景区帮她缴纳“三金”,每个月还有1060元工资。她很喜欢这份工作,笑呵呵地说:“桃园游客多,天天都像桃花节!”

  情况正如周顺仙的描述,上海桃花节虽已落幕半个多月,但南汇的各大景点却依然像过节。据统计,桃花节后两个星期,南汇各景点接待的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最高增幅达到400%。旺盛的旅游消费还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南汇全区近期共有600多位农民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上岗。   

  金融危机蔓延,全球旅游业都在遭遇寒冬,南汇旅游为何能独享“暖春”?这缘于桃花节办节思路的一次变革。在“学实活动”中,南汇区委、区政府对前几年桃花节进行了回顾,他们发现,桃花节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吸引游客,凝聚人气,带动消费,但是缺乏延续效应,为期半个多月的节庆一结束,热热闹闹的桃园立刻回归平静,农民增收有限。区委、区政府在听取游客、景点和农户的多方意见后决定,一定要改变办节思路,将“半个月的桃花节”变为“永不落幕的桃花节”。

  区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进行了深入调研,明确了改革方向:南汇作为上海市区的“后花园”,留住游客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光上,必须围绕休闲度假做文章。为此,他们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桃园景点推出配套休闲项目,如泛舟、垂钓、品茶、农家高尔夫等,并与周边酒店、度假村资源组合,形成生态休闲一日、二日游精品线路,推介给市区旅行社。政府还鼓励周边的农民合作社开发特色农产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尝试扶持有闲置住房和闲置劳动力的农户开办“桃园人家”,在大团镇首批试点9户。按照规定,每户“桃园人家”可以获得10万元的补贴用于农屋餐厅、客房装修,由区、镇两级政府和大团桃园景区共同出资。独具特色的“桃园人家”推出后立刻获得市场青睐,9户“桃园人家”在桃花节期间共接待市民游客6244人次,实现增收36.8万元,每家农户净收入超过3万元。在桃花节落幕后,“桃园人家”人气不减,每个周末都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吃土菜、住农屋,带动了周边景点的营收。

  目前,南汇旅游局正计划扩大“桃园人家”的试点。

  最近,一个外资企业的员工团到大团桃园旅游,希望桃园能提供蔬菜种植和采摘等体验项目。这一提议大大启发了旅游部门的思路,着手开发桃园农耕体验游。据介绍,桃园景区划出专门区域供市民游客种植蔬果,派专人养护,到蔬果成熟时,游客可以前来采摘。农耕体验项目在游客与景区之间形成了互动,使一次游览变为两次甚至多次,将大大提升桃园景点的人气。农耕体验游已在“五一”假期中与游客见面。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