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农民增收寻找新亮点
产生日期:2007-05-29 02:20 来源: 解放日报
最近,新场镇王桥村徐建国格外忙碌,因为他家种的13亩糯玉米即将采摘上市了。他说,几年前,区里推广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去年自己试种了几亩,没想到每亩利润达到5000多元,于是今年自己扩大了种植面积。南汇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严秀琴告诉记者,为帮助农民找到新的增收空间,近年该中心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如今,南汇除了西甜瓜产业有名气,还出现了一个个新的产业亮点。
几年前,南汇农民还只知道种西瓜。但现在,该区糯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万多亩,而且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长中。徐建国告诉记者,一年亩产值近万元,当然有吸引力。而且,比起种西瓜,种玉米更简易,因为育苗简单、成苗率高,播种前只要施一次肥即可,生长期间用药也很少,农民很容易“上手”。令南汇农科人员自豪的是,尽管农民认为操作简单,但他们的玉米产量还是在郊区创下了奇迹,目前每亩一茬产量为1000公斤左右,而别的地方一般才750公斤。为什么?原来,南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门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技术操作规程,比如玉米吐丝期间,农民只要用绳子在田间拖一拖,就完成了“人工授粉”,结出的玉米秃顶、缺粒的情况大为减少。看到了实惠,当地农民越来越相信技术人员的话。
适合上海人口味的哈密瓜,也在南汇“长”了出来。严秀琴说,几年前,他们与市农科院专家合作,开始试种东方蜜1号和东方蜜2号,并打算在农户中推广种植哈密爪。2003年,他们先在农业园区种了2亩多哈密瓜,到了收获季节,请当地农民和各镇技术人员来品尝,赢得了大家的赞赏:“与新疆哈密瓜不同,不仅肉质脆,而且很甜,适合上海人的口味。”到了2004年,南汇哈密瓜的面积达到了80多亩,今年,则有望达到3000多亩。“上海哈密瓜”,效益十分惊人。祝桥镇农民姚德龙说,第一年只种了0.5亩哈密瓜,结果总产值达到了7000多元,今年自己已经种了4亩哈密瓜。据悉,南汇农民种植的哈密瓜,亩产值基本都超过了万元。
南汇农民种植水稻,也与众不同。几年前,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始力推一种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主要是强调“小群体、壮个体”,意思是大幅减少每亩的苗株数量,但可让一株秧苗分蘖出几十株,这样不仅可以省工、省本,还能达到丰产目的。一些农民说,按照新方法播种水稻,每亩秧苗由2万—3万株减少到了5000—8000株,一人一天可移栽3亩地,效率至少翻了一番,但远远看去,田间似乎没有绿色秧苗,他们不禁有些担心。然而,收获时,每亩产量竟达到了700公斤。农民相信新技术了。目前,南汇每个镇都开始试点这种栽培技术。老港镇牛肚村农民江永明说,自己去年按此方法种了20亩水稻,今年则承包了200多亩种水稻,准备大干一场。据了解,南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地方种养特色,已专门开发出了8个专业的技术培训课程,每年培训近2000名专业农民,同时每年还推广2—3个新品种和2—3个主推技术,让农民由此掌握一个个增收新“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