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657号提案的答复

产生日期:2020-06-16 14:52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办理结果:留作参考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657号提案提出的“关于创设长三角国家稻作文化公园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情况

该提案由市政府办公厅3月中旬交办,指定我委牵头办理。收到提案后,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市绿化市容局、市规划资源局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期间我委领导带队专程走访了周武忠委员,进一步听取意见和建议。我委认为创设长三角国家稻作文化公园的建议,对于保护江南稻作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我国形象特征和文化传统的标识体现,都需要各相关省市共同协作,进一步探讨建设长三角国家稻作文化公园的合作意愿、基础条件和操作性方案,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入研究,助力协调推进。

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19年11月1日和2020年4月9日分别召开第一次、第二次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工作规则》《沪苏浙关于落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重点任务分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近期重点工作事项清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及责任分工(送审稿)》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相关工作的任务分工和牵头部门,内容涉及提升水环境质量、开展区域土壤污染治理、区域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地、环湖生态景观道、文化休闲生态空间、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建设项目。

(二)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目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由两省一市编制过程中,在规划草案中,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更优质的农业空间”,提出稳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在规划任务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合理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打造示范区“四带多区”农业发展格局,包括金色粮食产业带、绿色高效示范农业产业带、蓝色水产产业带、彩色花卉蔬菜水果产业带和多个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同时提出,要营造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的城乡空间格局,建设水乡客厅、小镇网络、风景链接等特殊功能体系。规划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结合水乡单元塑造,深入挖掘整理示范区乡村物质文化特色和社会文化特色,塑造具有示范区自然文化特色的乡村田园风貌,成为体现生态绿色理念的空间载体。

三、我市高度重视稻作产业及文化的发展

水稻是我市的主要农作物,行政区域内水稻面积135万亩左右,在各涉农区均有分布。长期以来,我市十分重视稻作产业的发展,在促进稻作产业及文化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划定80万亩粮食功能区。在我市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良好、生产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高且相对集中连片的粮田划定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二是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全市稻田实施用地、养地相结合,基本退出麦子,扩大绿肥和冬季深耕面积,降低耕地使用强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减肥减药;支持发展稻渔生态种养。三是推动“卖稻谷”向“卖稻米”转变。围绕提升稻米产业化水平,加强加工和冷链等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稻米产销对接和宣传推介,大力培育绿色优质稻米品牌。四是推进稻米文化建设,传承稻米农耕文化。嘉定区向阳村积极打造“三色稻田”景观工程,崇明新村乡打造稻米文化小镇,建设融文化展示、稻米加工、智慧农业于一体稻米文化中心,崇明竖新镇建设“东禾九谷”稻米文化体验园,松江区小昆山镇建设稻米文化馆等,围绕绿色稻米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目前,我国仅有长城、大运河、长征三个国家文化公园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建设方案,由中办、国办发文,强化顶层设计、跨区域统筹协调,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鉴于创设长三角国家稻作文化公园亦是一项涉及区域合作的重大事项,需要作更深入的基础性、可行性研究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我委拟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积极推动。

(一)合作开展基础性研究。我们将会同提案人和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稻作文化资源的基础性研究,摸清该区域水稻生产的基础和现状,梳理稻作文化和乡村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等,对建设长三角稻作文化公园的基础条件、生态资源、稻作文化等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为下一步开展稻作文化公园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二)加强一体化示范区稻作资源的保护。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完善,进一步协调和落实该区域粮食功能区的布局,推动水稻与农林水、村庄等同步规划和协调建设,加强对水稻耕地资源的保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减肥减药等绿色生产方式,保护好稻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后续稻作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三)推动我市稻作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我市水稻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等都挖掘出稻作文化的历史记忆。市农业农村委将结合80万亩粮食功能区的建设,推动水稻生态资源的保护,发展绿色稻米产业。结合全市“十四五”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积极推动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绿色稻米产业园,培育一批以高品质稻米为优势特色的农业产业强镇,支持建设以稻米农耕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产业小镇和农耕文化体验园,推动稻米农耕文化和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四)协调推动长三角国家稻作文化公园的规划立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稻作文化资源,我们将在前期基础性研究和推动稻作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协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有关部门和地区,就规划创设长三角国家稻作文化公园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和协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国家稻作文化公园的方案研究。待条件成熟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市绿化市容局、市规划资源局、市文化旅游局等正式提出建设长三角国家稻作文化公园的规划立项建议。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0年6月16日

标签:

分享到:

字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