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397号提案
关于“十三五”上海农业要进一步调结构、增效益的建议
※背景情况※
日前,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农业“十三五”的目标,即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要走在全国前列。
※问题及分析※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十三五”期间,上海农业要进一步调结构、增效益,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建议※
1、坚持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体制机制
上海作为现代化都市,农田面积少,目前农业对GDP的贡献只有1%左右。为了增加农业相关产业的收入,建议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高价值农业,提高农产品亩产的价值。以水稻为例,种植普通水稻每亩产量1300斤,市场价每斤1.5元,产值不到2000元,而种植糖尿病人适用的降糖米每亩产量800斤,市场价每斤10-15元,产值则可以达到8000-12000元。
2、坚持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建议上海农业调结构,融合一二三产业进行统一的顶层设计。理清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畜禽生产区、蔬菜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与二三产业的互利共生关系,统一规划,合理分布,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以作物秸秆为例,目前以填埋为主的方式具有浪费资源、影响作物生长的缺点,将粮食生产区、畜禽生产区、秸秆工业利用区整合在一起,可以将秸秆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减少交通成本,加强秸秆利用率,提高秸秆价值。
3、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是一个高强度劳力、农药化肥污染严重的行业。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高,环境压力大。建议发展以机械为主的轻量化栽培技术和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改善农村环境,减少农业废水,避免增加上海的黑臭河道。以水稻生产为例,发展机直播技术,减少人力成本,种植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新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
4、坚持开放发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海农业的发展空间在于优化上海农业产品结构、商品结构和要素配置。建议将上海的高新农业技术推广到其他省份,同时从其他省份或者国外引进适合上海地区的农业技术。以婴儿米粉为例,婴儿米粉需要特殊的大米作为原料,上海市尚无此类水稻品种,可以引进韩国、日本的婴儿米粉适用大米品种,填补上海的技术空白。
5、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担当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议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智库作用,增加新型农民的科技知识的同时,让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农民的需求,协调供需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农业平台。以弘扬海派农村民俗传统为例,由各乡镇政府将插秧、割稻、彩色稻景观、观赏油菜花等相结合,发展多个类似“花米庄行”的都市农业休闲区,吸引市民到农村感受民俗风,购买农产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