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与防治雏鹅病毒性肠炎?

产生日期:2003-06-20 06:52      来源: 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1.诊断要点:

(1)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3~30日龄雏鹅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雏鹅从3日龄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是死亡高峰,30日龄以上基本不发生死亡,死亡率一般在25%~75%,成鹅感染不发病。

(2)临床上根据病程主要分为:

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7日龄的雏鹅,无前期症状,突然衰竭或抽搐死亡,病程仅几小时至1天;急性型,多发生在8~15日龄,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嗜睡不采食,但饮水似不减少,行动迟缓。病鹅出现腹泻,排出黄绿色、灰白色或蛋清样的稀粪,常混有气泡、恶臭。呼吸困难,鼻孔流浆液性分泌物。两肢麻痹,不能站立,昏睡或抽搐而死,病程3~5天。

慢性型,多发生在15日龄以后的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间隙性腹泻,渐进性消瘦,营养不良和衰竭死亡。

(3)病理特征:肠道病变具有特征性病变。早期小肠段严重出血,黏膜肿胀发亮,蓄积大量黏液性分泌物。后期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一起形成黄白色假膜和栓塞物(凝固性栓子)阻塞肠腔,使得小肠外观膨大,比正常对照大1~2倍,肠壁菲薄。直肠与盲肠肿胀,有较多黏液,泄殖腔胀满黄白色稀薄内容物。心脏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不肿胀,表面有少量出血点。

2.防治措施:

(1)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重在预防。

(2)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不从疫区引进种鹅。种鹅的免疫预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种鹅应在开产前使用雏鹅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或小鹅瘟—雏鹅病毒性肠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两次免疫,在5~6月内可使种蛋孵出的雏鹅获得母源抗体保护,这是目前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1日龄雏鹅使用雏鹅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进行口服免疫,3天即可产生免疫力,5天免疫力坚强。1日龄雏鹅皮下注射高免血清,可预防本病。对于发病雏鹅群及时皮下注射高免血清并配合使用抗菌素预防细菌感染,并添加VC、VE,可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