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了400多只2月龄的小鹅,野外放养后,有少部分出现跛脚、关节肿大的症状,病鹅粪便似水样,剖检肝黄,肠出血,关节内有液体,仅个别死亡,是什么病?
产生日期:2014-06-15 06:11 来源: 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引起鹅关节肿大症状的疾病,目前已知的有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禽出血性白血病,禽副伤寒、禽葡萄球菌病和维生素D缺乏症。它们除了关节肿外,还有其各自的流行病学、临床学特征。从你描述的症状来看,很有可能是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症状: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肝脏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淡黄色或灰黄色坏死灶为主要特点。患鹅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跗关节和跖关节肿胀,运动失调,跛行,腹泻,消瘦等。
病理变化:肝脏有出血斑点和淡黄色或灰黄色坏死斑。脾、肾、胰脏肿大、出血,并有散在性坏死灶。肠道粘膜和肌胃肌层出血,脑和肺组织充血,肿胀的关节腔内有纤维蛋白渗出液。
发生规律:该病发生于1-10周龄的雏鹅和仔鹅,以2-4周龄的雏鹅居多,而且症状严重,感染后发病率为10-70%,死亡率为2%-70%。不同阶段的鹅死亡率不同,3周龄以内的患病雏鹅死亡率最高,而7-10周龄仔鹅发病后死亡率较低。
防治方法: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正式批准生产的疫苗。国内相关机构正在进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和试用,有一定效果。种鹅可在开产前15天进行免疫,使子代具有较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保护雏鹅免受早期感染。未免疫种鹅所孵的雏鹅,在7日龄内用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也可以使用高免血清进行被动保护,在发生过这种病的疫区引种时要注意问清种鹅是否免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