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瘟和鹅病毒性肠炎如何诊断和防治?
鹅瘟与鹅病毒性肠炎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实际饲养中症状均表现为整群发病、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少喝、拉稀下痢、呼吸困难,而后出现神经症状。在临床上早期很难区分,我们要及早确诊,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减少损失。
鹅瘟是细小病毒引起的,一般在进雏后3~5天发病。多数为急性发作,迅速传播,发病后12小时就有50%左右的鹅出现拉稀,开始粪便为酱色,后变为绿色,且精神不振等明显症状。由于发病急,发病后24小时即死亡50%,病程死亡率极高,2~3天内会导致整群大部分死亡。
病毒性肠炎为腺病毒属中的肠炎病毒,在进雏后6~30天之间发病,但多数在7~15天发病。发病后24小时大约有10%左右的鹅才开始拉稀和精神不振等症状出现。一般每天少量死亡,整个病程死亡率在15%~30%之间。
鹅瘟与鹅病毒性肠炎最明显的区别是解剖诊断,表现在小肠的栓塞上。小鹅瘟肠栓塞多数发生在小肠后端部位,栓塞短而细,整个栓塞长约2~5厘米,直径在1~1.5厘米左右,切面质地较硬,主要为肠粘膜脱落物形成,呈乳白色。病毒性肠炎的栓塞在小肠的中前端,栓塞长而粗,长约4~10厘米,粗为2~4厘米,栓塞物外部为肠粘膜脱落物形成包皮,内部是肠内容物。
防治方法:
1.不从疫区引进鹅苗,选择正规供种苗的单位,种鹅要进行疫苗和高免血清接种。
2.平时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引进的鹅苗和成年鹅应隔离饲养。
3.高免血清防治。对1日龄雏鹅,采用雏鹅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可有效控制这两种病发生。
4.对已发病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高免血清1~1.5毫升,有治疗作用。
5.加喂中药黄芪多糖和柴胡等抗病毒药,再补充VC和VE,治愈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