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项目工作任务的通知
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市农技中心: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19〕6号)精神以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关于做好2019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农(耕肥)〔2019〕3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订了本市2019年上海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现将该项目任务下达给你们,请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一、项目承担单位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资金安排
2019年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项目--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资金457万元,其中,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7万元,浦东新区、奉贤区化肥减量示范区各200万元。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创建。选择浦东新区、奉贤区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集中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有机替代无机、配方肥、缓释肥、新型生物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促进化肥减量使用。
(二)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开展采土测土和植株养分检测,摸清项目区及本市其他区域主要土壤的养分供应强度和作物养分利用效率,掌握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项目区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共采土测土270个,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绩效对比试验、肥料校正试验、中微量元素试验和肥料利用率试验等27个。全市其他7个区采集与检测土壤及植株样品300个,开展养分利用率试验、绩效对比试验、田间肥效监测试验等20个。
(三)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应用。结合上海市生态循环农业创建要求,开展生态减肥示范点建设,示范应用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有机替代无机等技术,挖掘生态农业技术内涵,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各种生态减肥技术模式。集中推广展示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生态减肥示范点,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落实。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成立土壤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明确人员,落实工作职责,规范资金使用,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二)强化技术指导。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宣传活动,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在关键农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科技结对,探究耕地保护和化肥施用问题,面对面指导服务农户,提高农户保护耕地、减施化肥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三)做好绩效评估。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内容,做好各项示范应用技术的绩效评估试验,综合评估项目技术示范推广的绩效。开展农户满意度调查,检验项目实施效果。同时,要加强工作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照项目方案,在项目结束时组织专家开展项目总结验收。
附件:1. 2019年上海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
2. 2019年浦东新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实施方案
3. 2019年奉贤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实施方案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8月29日
附件1
2019年上海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
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减少化肥投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提高绿色发展水平,2019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为组织实施好该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19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农(耕肥)〔2019〕3号)文件精神和本市指导性任务要求,特制订《2019年上海市化肥减量增效补贴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在本市建立浦东新区、奉贤区2个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示范县,示范各建立1个万亩以上示范片,共开展取土化验270个、田间试验27个(表1),集成化肥减量技术模式,加快肥料新产品、施肥新机具、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化肥使用量减少4%,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5%,实现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
以2个项目示范县为重点,在示范县外的闵行、嘉定、宝山、松江、金山、青浦和崇明7个区开展取土化验300个,田间肥效监测试验20个,全市共取土化验570个,田间试验47个(表1)。强化各项化肥减量增效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快集成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创建种养结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等生态农业示范点,示范应用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循环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加强有机替代无机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带动全市化肥使用量持续减少。
表1 上海市化肥减量增效任务安排表
化 肥 减 量 增 效 示 范 县 创 建 | ||
区 名 | 示范面积(万亩) | |
浦东新区 | 2.0 | |
奉贤区 | 1.7 | |
合计 | 3.7 | |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基 础 性 工 作 | ||
区 名 | 取土化验(个) | 田间试验(个) |
闵 行 | 12 | 2 |
嘉 定 | 37 | 3 |
宝 山 | 12 | 3 |
浦 东 | 150 | 13 |
奉 贤 | 120 | 14 |
松 江 | 46 | 3 |
金 山 | 55 | 3 |
青 浦 | 41 | 3 |
崇 明 | 97 | 3 |
合 计 | 570 | 47 |
二、实施范围和资金预算
(一)实施范围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本市具体情况,遴选确定了浦东新区和奉贤区作为化肥减量增效实施示范县,本市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区和光明集团作为辐射带动区,加快集成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着力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二)资金预算
项目示范县浦东新区和奉贤区资金预算各200万元,主要用于采土测土、作物田间肥效试验、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宣传和项目管理等(详见附件浦东新区和奉贤区项目实施方案)。
市级资金预算57万元,主要用于土壤和植株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作物田间肥效监测试验等费用(表2)。
表2 市级资金预算
序号 | 实施内容 | 数量(个) | 单价(元) | 总金额(元) |
1 | 田间试验 | 20 | 10000 | 200000 |
2 | 田间试验样品检测 | 20 | 7200 | 144000 |
3 | 土壤采样费 | 300 | 300 | 90000 |
4 | 土样常规检测 | 300 | 350 | 105000 |
5 | 土壤中量元素检测 | 30 | 320 | 9600 |
6 |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 | 30 | 480 | 14400 |
7 | 其他 | 1 | 7000 | 7000 |
合计 | 570000 |
三、主要技术模式
(一)示范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模式
重点围绕应用缓释肥区域开展侧深施肥。在水稻插秧时期,利用插秧机将肥料施用到秧苗根部附近,简化水稻种植过程,促进前期营养生长,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减少肥料投入、提高水稻产量。
(二)有机替代无机技术模式
开展农田增施有机肥技术推广,促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利用有机肥培肥改土,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三)水肥一体化减肥技术模式
重点在经济作物上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通过物化补贴示范应用水溶肥,提高农民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四)用养结合模式
减少冬作小麦种植面积,利用冬季种植绿肥、土壤深耕深翻,结合水稻栽培推广应用缓释肥、配方肥、中微量元素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减少化肥用量。
(五)生态种养技术模式
开展稻田种养结合等生态种植技术示范,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保护耕地与促进化肥减施增效的目的。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
项目示范县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各建立1个万亩以上示范片,以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集中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有机替代无机、配方肥、缓释肥、新型生物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通过现场观摩培训、专家包片指导、示范对比、竖立醒目标牌等方式,示范引导广大农户采用种地养地和科学、环保、生态施肥技术,促进化肥的减量使用。
引导肥料企业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成果,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促进配方肥下地,支持企业开展全程农化服务,促进配方肥料进村、入户、下田。
(二)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继续抓好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发布、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用好海量数据资源,探索数据共享机制。
开展采土测土和植株养分检测,摸清项目县及本市其他区域主要土壤的养分供应强度和作物养分利用效率,掌握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项目县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共采土测土270个,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绩效对比试验、肥料校正试验、中微量元素试验和肥料利用率试验等27个。全市其他7个区采集与检测土壤及植株样品300个,开展养分利用率试验、绩效对比试验、田间肥效监测试验等20个。
汇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施以来的测试分析数据、田间试验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变化趋势,合理开发应用。结合肥料产业发展变化趋势,连通肥料供应端与需求端,引导肥料生产更好地适应种植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应用
结合上海市生态循环农业创建要求,开展生态减肥示范点建设,示范应用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有机替代无机等技术,挖掘生态农业技术内涵,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各种生态减肥技术模式。
集中推广展示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生态减肥示范点,并做到专家指导到点、科技示范到户,建立示范对比田和醒目标示牌,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肥,在全市范围形成生态减肥的星星之火,促进生态减肥技术的应用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制定细化方案,强化组织落实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方案总体要求,制定全市实施方案,细化实施内容,组织项目技术实施小组,明确各项内容负责人员职责。项目示范县结合本地实际,在市级方案的基础上,制订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成立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工作小组,明确人员职责,规范资金使用等项目管理工作。
(二)严格遴选示范县,压实试点任务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召开专家评审会,综合考虑耕地面积、种植制度、土壤类型、项目示范县积极主动性等因素,遴选出浦东新区和奉贤区承担本年度示范县工作,以示范带动全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示范县农业部门要按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地块和实施主体,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项目效应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宣传活动,实行现场培训、发布技术信息、大户带小户等方式,扩大项目示范效应。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在关键农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科技结对,探究化肥施用问题,面对面指导服务农户,提高农户减施化肥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四)开展绩效评估,确保项目质量
按照项目目标任务内容,做好各项示范应用技术的绩效评估,综合评估项目技术示范推广的绩效。加强工作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照项目方案,在项目结束时组织专家开展项目总结验收。
六、进度安排
2019年3月-4月:遴选确定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项目示范县2个,编制全市和项目示范县实施方案,并上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2019年5月-12月:组织示范县和本市其他区域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试验示范等各项具体内容。
2020年1月-6月:继续组织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各项目任务的落实,并进行项目总结。
七、绩效目标
(一)数量指标: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2个;取土化验数量>300个,田间试验数量>20个。
(二)质量指标: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5%。
(三)生态效益指标:化肥使用量减4%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5%以上,耕地质量等级持平或提升。
(四)时效指标:项目于2020年6月完成总结,2020年8月完成验收。
附件2
2019年浦东新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要求,今年浦东新区遴选为上海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示范县。为组织实施好本项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坚持绿色引领,转变发展方向,减少化肥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特制订《浦东新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开展取土化验150个,田间肥效试验13个。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万亩以上示范片1个,创建农业面污染源防治千亩示范区1个、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基地5个,示范应用秸秆还田、配方肥施用、侧深施肥、土壤保育等生态栽培技术,循环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加大有机替代无机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化肥使用量减少4%,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5%,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耕地质量等级持续提升。
二、重点实施内容
(一)创建示范片、示范镇
遴选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建设新型配方肥万亩示范片1个,开展缓释肥应用示范和以南汇新城镇为主、相关实施镇参与的配方肥应用示范。遴选曹路、大团、书院、新场、惠南等5个实施镇,以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片,集中开展配方肥、土壤保育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现场观摩培训、专家包片指导、示范对比、竖立醒目标牌等,示范引导广大农户采用种地养地和科学、环保、生态施肥技术,促进化肥的减量使用。
(二)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
开展采土测土和植株养分检测,摸清项目实施区域及本区主要土壤的养分供应强度和氮化肥利用率,掌握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在实施的一个万亩示范片和5个镇开展采土测土150个。开展田间肥效监测、养分利用率、应用技术绩效评估等试验8个,肥效监测试验5个。
在稻、蔬菜等作物上开展肥效监测试验、中微量元素试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新肥料试验等共计13个。主要用于试验用地、农资、雇工、产量损失补偿、测产、田间记录和农户调查费用等(表1)。
表1 田间试验内容与经费预算
类别 | 序号 | 试验名称 | 作物 | 试验 地点 | 经费 (万元) |
肥效监测 | 1 | 水稻肥效监测试验 | 水稻 | 惠南 | 1.2 |
2 | 水稻肥效监测试验 | 水稻 | 书院 | 1.2 | |
3 | 蔬菜肥效监测试验 | 蔬菜 | 新场 | 1.2 | |
4 | 蔬菜肥效监测试验 | 蔬菜 | 大团 | 1.2 | |
5 | 蔬菜肥效监测试验 | 蔬菜 | 新场 | 1.2 | |
肥效试验 | 6 | 水稻应用中微量元素试验 | 水稻 | 惠南 | 3 |
7 | 水稻应用中微量元素试验 | 水稻 | 大团 | 3 | |
8 | 水稻氮磷钾配比肥效试验 | 水稻 | 老港 | 3 | |
9 | 高效水溶肥在番茄上的应用试验 | 蔬菜 | 曹路 | 3 | |
10 | 高效水溶肥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 蔬菜 | 曹路 | 3 | |
11 | 水稻缓释肥应用试验 | 水稻 | 大团 | 3 | |
12 | 绿先机水稻专用肥应用试验 | 水稻 | 书院 | 3 | |
13 | 微生物菌剂在蔬菜上的试验 | 蔬菜 | 曹路 | 3 | |
合计 | 13个 | 30 |
(三)建设生态绿色示范点与面源防控示范区
在全区建立5个生态绿色示范点示范应用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有机替无机等技术,包括稻蟹、稻虾、稻蛙共作模式,有机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废弃物增值再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挖掘生态农业技术内涵,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各种生态绿色技术模式。在老港镇建立1个千亩面源防控示范区,集中推广展示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窗口,示范区的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比面上减少20%以上,氮肥利用率38%以上,以带动全区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并做到有包片指导专家、科技示范户、示范对比田和醒目标示牌,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减肥技术的应用推广。
三、主要技术模式
(一)用养结合模式:减少冬作小麦种植面积,利用冬季种植绿肥、土壤深耕深翻,结合水稻栽培推广应用缓释肥、配方肥、水溶肥、中微量元素肥、土壤保育肥料等环境友好型肥料等。
(二)水稻侧深施肥模式:重点围绕在全区应用缓释肥区域开展侧深施肥,在水稻插秧时期,利用插秧机将肥料施用到秧苗根部附近,促进前期营养生长,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减少肥料投入,提高水稻产量。
(三)生态种养技术模式:开展稻田种养结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生态良性,达到保护耕地与促进化肥减施增效的目的。
(四)有机替无机技术模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促进有机肥培肥改土,同时减少化肥用量。
(五)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重点在经济作物上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通过物化补贴示范应用水溶肥,提高农民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积极性。
四、资金预算
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统筹采土测土、田间试验、生态示范点、减肥技术示范应用、物化补贴等费。
表2 项目县200万元资金预算:
项目内容 | 用途与计算依据 | 金额 (万元) |
采土测土 | 1000元/个*150(包括采土300元、检测700元) | 15 |
田间试验 | 8个肥效试验*30000元,24万元、5个肥效监测*12000元,6万元 | 30 |
万亩示范片 | 示范标牌、示范应用技术等,5元/亩*20000亩 | 10 |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 主要乡镇各1个,5*30000元 | 15 |
千亩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区 | 标牌、环保型农资物化补贴、示范应用技术等,200元/亩*1000亩 | 20 |
示范推广缓释肥 | 10000亩*30元/亩 | 30 |
示范推广配方肥 | 10000亩*21元/亩 | 21 |
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 | 1500亩*200元/亩 | 30 |
土壤保育肥料 | 900亩*300元/亩 | 27 |
管理费 | 宣传、会议、总结验收等资料与费用 | 2 |
合计 | 200 |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落实,明确分工任务
根据农业农村部项目方案和市农技中心的要求,细化减肥示范区建设实施内容,组建区农技中心主任负责、分管主任牵头的技术实施组,负责课题方案的审定和落实推进,相关实施科技人员负责项目具体工作的开展,包括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试验、示范、培训指导、技术资料收集分析、总结等,做到各司其职,规范资金使用等项目管理工作。
(二)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通过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生产管理现场会等方式开展配方肥、缓释肥、侧深施肥、土壤保育等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对接,探究耕地保护和科学施肥问题,面对面指导服务农民,提高农户保护耕地、减施化肥的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组织绩效评估,保障项目质量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做好各项示范应用技术的绩效评估试验,综合评估项目技术示范推广的绩效。开展农户满意度调查,检验项目实施效果。同时,要加强工作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组织专家开展项目总结验收。
附件3
2019年奉贤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要求,奉贤区今年被遴选列为项目示范县,为组织实施好项目,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开展取土化验120个,田间试验14个,示范应用秸秆还田、有机肥、缓释肥、水溶肥等生态栽培技术,循环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加强有机替无机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全区化肥减量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化肥使用量减少4%,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5%,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耕地质量等级持续提升。
二、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
(一)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
开展采土测土和植株养分检测,摸清本区范围内主要土壤的养分供应强度和作物养分利用效率。计划采土测土120个;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中微量元素试验、生物有机肥试验、新型缓释肥试验等14个。详细内容和经费预算如下:
1.开展采土测土,摸清本区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在全区范围内,采土测土120个,经费预算12万元。主要用于样品采集、调查、检测等。
2.开展田间试验,摸清本区主要作物肥料效应。在水稻、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6个、中微量元素试验3个、生物有机肥试验3个、新型缓释肥试验2个,共计14个,经费预算14万元。主要用于支付试验用地、农资、雇工、产量损失补偿、测产、田间档案记录和农户调查费用等。
(二)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
结合本区财政专项支持内容,在全区开展秸秆全量还田、种植绿肥还田、冬季深翻、增施有机肥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深化各项技术内容的示范应用效果,促进全区化肥减量增效。
1.推广有机替无机技术。在“贤城美谷”核心区,示范应用植物源优质生物有机肥;在平整地、滩涂盐碱地、盐渍化地上示范应用微酸性有机肥;在水稻有机化栽培示范区,应用蚯蚓有机肥;在水稻绿色生产示范区,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示范面积合计2775亩,经费预算118万元。
2.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蔬菜、经作上,推广应用水溶肥;在水稻上推广应用中微量元素叶面肥。示范面积合计11600亩,经费预算26万元。
3.示范应用新型缓释肥。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水稻作物推广应用新型缓释肥,减少施肥次数和肥料用量,充分发挥减肥的示范带动作用。示范面积3000亩,经费预算30万元。
(三)强化宣传培训,确保项目示范效应
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宣传培训,营造经营主体种地养地、科学环保施肥的意识氛围,保证项目实施达到预定的目标。召开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会1-2次。
(四)完善措施,采取有效手段,确保考核指标完成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基地,应用缓释肥、水溶肥、有机替无机、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技术,对全区农田化肥减量起到示范作用。对全区农田,进行取土检测,跟踪调查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示范基地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记录化肥使用情况,并进行绩效评估,比较项目实施后化肥减量效果。总结经验,提高农户满意度,促进全区生态农业建设。
(五)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制定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照项目所列范围使用资金,专款专用,做好相关台帐记录,列清使用明细,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表1 项目资金预算表
名称 | 内容 | 数量 | 经费预算(万元) |
测配基础工作 | 样品采集、调查、检测 | 120个 | 12 |
田间试验 | 肥料利用率试验、中微量元素试验、生物有机肥试验、新型缓释肥试验 | 14个 | 14 |
物化补贴 | 有机替无机:推广应用植物源优质生物有机肥、微酸性有机肥、蚯蚓有机肥、商品有机肥等 | 2775亩 | 118 |
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水溶肥、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 11600亩 | 26 | |
示范应用新型缓释肥 | 3000亩 | 30 | |
合计 | 200 |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落实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项目方案和市农技中心的要求,细化实施内容,组建以区农业农村委分管主任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区农技中心主任负责、分管主任牵头的技术小组,做到各司其职,规范资金使用等项目管理工作。
(二)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通过课堂集中培训、科技入户、农民田间学校和生产管理现场会等方式开展生物有机肥、缓释肥、种植绿肥培肥土壤等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对接,探究耕地保护和科学施肥问题,面对面指导服务农民,提高农户保护耕地、减施化肥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三)开展绩效评估,确保项目质量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做好各项示范应用技术的绩效评估试验,综合评估项目技术示范推广的绩效。开展农户满意度调查,检验项目实施效果。同时,要加强工作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组织专家开展项目总结验收。
四、进度安排
2019年3月-4月: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田间试验、肥料推广等项目实施内容。
2019年5月-12月:组织开展土样采集,田间试验测产和送样检测等各项具体内容。
2020年1月-6月:继续组织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各项目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做好技术培训,并整理档案资准备项目总结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