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又有新动作——中华绒螯蟹“江海21”成功转让品种使用权

产生日期:2017-03-20 02:51      来源: 市农委科技处

2017年3月15日,上海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上海海洋大学、枫泾科创小镇等单位在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共同举办中华绒螯蟹“江海21”品种使用权许可签约仪式。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上海建桥学院校长、原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出席签约仪式,市农委科技处、市财政局农业处、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市科技创业中心、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中华绒螯蟹“江海21”是2017年通过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成功实现转化的第一个水产类科技成果。继2016年1月26日“华蜜0526”甜瓜实现“第一拍”后,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上海市农科院的“花优14”水稻品种、上海市闵行区农技推广中心的“秋优金丰”、“秋优336”水稻品种实现了整体转让,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软件以技术许可的方式实现转让。目前,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比较规范的转化流程,即成果持有人提出申请,经过成果评估,在转化服务平台完成信息发布、登记意向、组织签约、结算资金等步骤。此外,转化服务平台还提供成果路演、推荐等其他服务。

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管理单位、科研单位、第三方中介等多方携手搭台,共同推进成果转化。作为搭建转化平台的具体组织者,上海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根据市农委要求将平台定位为全方位服务平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科技成果持有者把科技成果拿出来,通过第三方平台公开、公正地实现转化,并且寻找合作单位,为整个转化提供法律咨询、质押融资等支持与服务。目前,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枫泾科创小镇、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已经基本形成了服务团队,共同致力于打造“上海农业科技转化平台”一张名牌。二是合理确定成果价值。农业科技成果合理定价,是确保成果顺利实现转化的重要因素和环节。上海已经基本确定了收益法评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的思路,通过“将利求本”,综合考虑收益额、收益期限、折现率,将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现来判断现有价值。三是与科技成果路演紧密结合,为成果转化供需双方提供对接平台。枫泾科创小镇以农业项目路演为特色,主动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采取专场路演、问题路演、巡回路演等形式为科技成果提供对接服务。2016年,路演成功对接了14个项目,已经初步打造成为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中心。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