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特色养殖基地 为村民增收做示范——崇明大学生“村官”郭帅率先在农村探索创业之路
产生日期:2010-10-11 07:50 来源: 上海市委农办基层工作处
上海从2008年起先后选聘了58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两年多磨练,按中组部提出的五个导向性流动方向,目前已有57人考取公务员,11人另行择业,1人考取研究生,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郭帅成了本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第一人。郭帅于到村任职后的第二年开始创办“林地散养汶上芦花鸡养殖场”,9月27日郭帅的芦花鸡鸡蛋作为崇明的特色农产品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开幕式上展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志明同志在视察时询问了郭帅的创业情况,并鼓励他说:“农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一、参加创业培训,萌动创业构思
郭帅是2008年上海市第一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现任崇明县向化镇阜康村村书记助理。2009年6月,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支持和指导下,崇明县委组织部、县农委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全县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培训班。郭帅听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通过聆听专题辅导,前往南汇、金山等地实地考察,分析设计创业方案、接受市创业指导专家论证等方式,大大激发了郭帅的自主创业意识。在培训班上,郭帅向市、县有关领导专家就芦花鸡养殖项目进行了咨询,专家们的讲解和指点,为他探索自主创业指明了方向。培训班后,他结合所在村的实际,迅速拟订了创业方案,开始探索构思自主创业项目——林地散养汶上芦花鸡。
二、打破平静工作,倾心自主创业
郭帅到村任职后,在村级组织工作信息化、新农村改厕、“五棚”整治、房屋普查、村“两委”班子换届等方面谦虚好学,很快适应了由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换。但是,郭帅并不安于做村里的常规工作,工作之余经常思索着如何寻找创业的突破口。他先后前往山东及郊区畜禽养殖场,论证在崇明饲养芦花鸡的可行性,同时邀请有饲养经验的技术员到向化镇帮助他分析创业基地条件,最终他选定北港村的500亩林地作为自主创业基地。2010年3月,他在父亲的支持下自己拿出15万元,合伙另一名大学生等又筹资25万元,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鸡舍,分三批从山东引进芦花鸡鸡苗20000余只,初步办成了芦花鸡养殖基地。
三、克服创业难题,坚定创业信心
当今80后大学生,大都从家庭到校园、到单位,社会常识知之甚少。郭帅建设鸡舍时,什么瓜子片、“8号”铁丝、PPR和PVC水管等等,如果不是钻进去研究,根本就弄不清楚。而更关键的是,饲养家禽还面临着疫病的风险。有一次,芦花鸡得了传染性喉气管炎,情况很严重,几天就死掉了几百只鸡,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支援,才免遭重大损失。整个创业过程中,郭帅遇到了以前根本想不到的困难,而每当他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县、镇、村各级各部门及其他大学生“村官”就会一起来帮助分析,给予精神鼓励,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四、创业初见成效,不忘带动农户
自投放鸡苗以来,郭帅吃住在养殖场,潜心钻研养殖技术,边学习、边实践,遇到疑难就向养殖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经过数月的饲养,养殖情况良好,鸡苗平均成活率在98%以上。目前,第一批芦花鸡成鸡及鸡蛋已经开始上市销售。最近,郭帅在县农委和镇、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筹办了“上海百凤家禽专业合作社”,他正思考着如何通过自己的养殖基地辐射,带动村里农户一起养鸡致富。他表示,自己搞创业基地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进一个好的品种,示范并引导村民调整种养结构,从而达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