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林学院专业调整后首届涉农毕业生进入农企就职

产生日期:2012-12-10 02:34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对涉农专业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并从政策支持、深化特色班教学改革、行业职业教育等方面着手,努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人才的需求。该学院2012届毕业生是2009年进行涉农专业及方向调整后的首届毕业生。本届涉农专业毕业生为312人,有201人进入农企就业,专业对口率为64.4%,较去年59%有所增长。另有90名非涉农专业学生进入农企就职。涉农专业学生选择在农企就职,并吸引了非涉农专业学生就职农企,显示上海农林学院学生择业方向正在发生积极转变。

一、涉农专业学费减免政策使学生受益

该学院从2011年9月实行涉农专业学费减免政策,由原每学年学费7500元减免至2500元,2009级毕业生是第一届惠农政策的受益者。学费减免政策一方面鼓励学生选择涉农专业,另一方面对稳定涉农专业学生人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特色班教学改革的深入使学生改变学习风气

学院现拥有“农机化”班、“五四”班、“荷斯坦”班、“城市超市”班、“上海之根”班等5个教学特色班,并为崇明县农委定向培养本土农业人才。逐渐深化的特色班教学改革一改学生“学农不知农,知农只知苦”的陈旧观念,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也为学生吃下了就业定心丸,“准员工”学生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涉农专业学生逐渐获得价值认同感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出台,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五四”双主体办学,大学生参加农业生产作业等情况,引起了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关注,涉农企业主动到学院寻找相关人才。学院也加大行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使涉农专业学生获得了价值认同,促使其就业方向的转变。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如果涉农岗位具有发展空间和薪资预期,工作条件能够逐渐改善,学生愿意在涉农行业就业。

四、充分发挥学院涉农就业导向作用

通过就业指导课、专业教育、涉农企业进校宣讲、到涉农企业实习实训等途径,充分发挥学院涉农就业导向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涉农岗位;通过“三支一扶”等途径使优秀学生从事涉农工作,并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如待遇补偿机制、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提高涉农毕业生的收入和选择涉农工作的积极性。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