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率先在全市涉农区县完成农龄统计工作
产生日期:2011-08-26 02:48 来源: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日前,嘉定区在本市涉农区县中率先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和农龄统计工作。截至2010年底,嘉定区152个行政村,2234个村民小组的总农龄共计1144.21万年。镇级农龄数以安亭镇为最多,达202.81万年;村级农龄数以马陆镇大裕村为最多,达25.24万年。嘉定区开展的这项工作,为全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组撤制处置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全市涉农区县开展农龄统计工作树立了先行典范。嘉定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宣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龄统计工作,年前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各街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农龄统计工作。同时,该区认真做好思想宣传发动工作,消除村民对农龄统计工作的误解,使其认识到开展农龄统计工作是一项事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切身利益的基础性工作,因而得到了全区农民的支持和配合。
二、明确工作重点,确定统计原则。为确保全区农龄统计工作在操作上保持政策一致性,根据相关规定,该区专门印发了《嘉定区关于农龄确认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区农龄统计的基本原则,农龄统计对象为自农业合作社成立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户口在村、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参加工作的农业户口农民。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满半年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对插队知青、服役军人、支边支内知青、外来媳妇、婚嫁进出、土地换镇保、户口在村的非农成员、国企顶替等情况加强指导。对存在的未尽事宜或个案,由各村民小组通过履行民主程序,进行集体表决解决;或由镇改制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按“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三、制定操作程序,严格规范操作。嘉定区农龄统计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一是各街镇统一部署,各村成立农龄摸底统计领导小组,各组成立摸底统计工作小组。二是明确农龄统计方案,经上级部门审核,再由村组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三是各组工作小组具体按照“三上三下”的程序进行操作。四是召开村组成员代表大会,对农龄公示结果予以确认,形成书面决议,并由代表签字确认。五是进行汇总归档,对农龄统计的结果,由镇、村二级建立书面文档和电子文档存管资料,区一级则建立电子文档保存。
四、做好咨询服务,妥善解决问题。在全区推进农龄统计工作中,共接到信访27件,主要是咨询了解一些服役期间军龄如何统计为农龄和支内、支边的农龄计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区农经部门安排人力,专门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政策规定,逐一进行了答复和解决,信访的农民均表示满意,全区农龄统计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