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今年“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生日期:2010-07-12 02:13 来源: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6月24日,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召开“三夏”督查小组联络员会议,交流当前“三夏”进度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管理意见。据各组交流反映,今年“三夏”工作呈现的特点:一是开镰迟,收种进度快。全市小麦收割高峰为6月5~10日,水稻播栽高峰为6月8~16日,至6月22日基本完成播栽工作,总体播栽期较往年略推迟3-5天;二是秸秆还田面广量大,季节紧、任务重,麦油秸秆还田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夏管工作任务艰巨。今年是本市全面推进秸秆还田的第一年,秸秆还田后改变了原有稻苗生长环境,在肥水管理、病虫草防治上有别往年,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三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灌溉机口管理、耕作机械、工程建设等因素,部分绿肥早茬口田块得不到及时播栽;二是秸秆还田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区域由于受机械、机手、劳力等因素影响,“两耕一耙”改为“一耕一耙”,还田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播栽质量;三是后续管理不到位。部分农户在翻耕时没有及时增施氮肥,不利于秸秆腐化降解;四是部分地方出现草害和条纹叶枯病。由于秸秆全量还田,影响了对杂草的封杀,部分田块前期除草效果不够理想,部分早播早栽田块有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下阶段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秸秆还田后续管理。要进一步做好增施氮肥和好气性水浆管理的宣传工作,区别苗情,及时追施分蘖肥,最大限度减轻秸秆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的影响。二是加强病虫草害防控。由于绿肥茬稻面积增加,同时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前期增加了脱水露田时间,杂草特别是多年生杂草有加重发生趋势。各地要针对今年水稻生产特点,尽早制定杂草补除方案,对草害重发田块及时做好化学补除,并积极开展杂草防除试验,为今后杂草综合治理增加技术储备。要进一步加大病虫草害的监测力度,增设监测点,制定防控预案,定期进行调查分析,切实抓好各阶段病虫草害防除工作。三是及时加强信息反馈。在下阶段,各小组在加强联络指导的同时,对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应及时反馈,第一时间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商讨对策,解决秸秆还田后水稻生长可能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