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美国农业扶持政策

产生日期:2015-10-13 01:13      来源: 东方城乡报

 

美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否公平、均衡,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业投入与收益不匹配、农业产出品净利润与人均收入不均衡、农村贫困人口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美国政府通过价格保护、农业保险、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农业发展不公平的具体表现

农业投入与收益不匹配

农产品具有很小的需求弹性,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产量急剧增加,但消费者不会随着产量增大而增加需求量。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实际市场价格是下降的,即便上升基本也是小幅度、暂时性的。同时,农业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各类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机械及设备等农业投入品的价格呈现上涨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投入与收益的不匹配致使美国农业在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农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变动幅度较大。1993—2012年的20年,美国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指数上升为基期价格指数的1.9倍,农业资本投入品指数年均为152,生产项目价格指数年均为132,最高指数一度达到182,这表明农业投入品的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此外,相对于工业生产者而言,农业生产者在价格体系中处于底端,竞争压力较大。②农业产出品价格指数变动幅度较为明显。农业产出品主要是指农作物、林产品、畜牧产品以及渔业产品等,农业产出品价格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农业生产者在农业产出品方面获得的收益。在此期间,美国农业产出品价格指数年度环比增长率有7年上升,7年下降,年平均价格指数114,涨幅为基期价格的1.14倍,消费价格指数在2012年达到最高的215。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对增长率主要反映食品价格的增长率与所有消费品价格的增长率之间的对比关系,从中可以发现,食品价格的增长率明显低于消费品价格的增长率,同时还可以看出,农业产出品价格虽然呈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涨幅较小,持续上涨势头不强,且年度之间的价格波动较大。这说明美国农业产出品价格指数较其他消费价格指数而言,增长率较低,在上涨过程中难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农业产出品净利润与人均收入不均衡

从美国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水平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生产者的净利润收入仅占国民总收入的0.6%左右,农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率较低,人均收入也低于其他产业劳动者的收入。虽然农业机械化有效提高了美国农业生产率,但是农业生产者必须为此承受较高的生产成本,并且随着农业机械设备价格逐年上涨,生产成本占农业收入的比例已高达80%,净利润只有20%左右,这严重削弱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美国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人均收入、全国人均收入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政府转移支付收入所占比重较大,长此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使得农业发展的后劲力量不足,最终影响美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农村贫困人口率居高不下

美国从1963年就开始设置贫困线标准,每年还根据通货膨胀率对贫困线标准进行调整,对贫困线以下的居民给予补贴。自美国开始设立贫困线标准以来,农村贫困率就一直高于城市和全国,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农村人口贫困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美国贫困线标准为11344美元,根据这一标准,2011年全国有389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其中830万是农村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21.34%,而且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合理的社会发展政策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信息技术推广缓慢,也有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导致农产品价格过低、竞争力不强。

●美国农业保护与扶持政策

强化对农场及农产品的补贴力度

农场及农产品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美国政府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农场和农产品进行保护,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持其基本的利润率,从政策层面给予农场扶持。根据美国农业法案,政府给予的补贴包括直接固定补贴、减息优惠贷款、市场价格补贴以及紧密救援补助。直接固定补贴于2002年设立,以单位产量和种植面积为基础进行一定的补贴支付,补贴范围仅限于基础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等十余种农作物。减息优惠贷款是针对一定规模的农场,对农产品生产者在贷款利率上给予相应的优惠,一般利率在4%~5%,时间期限为5~20年不等。市场价格补贴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在市场价格低于政府保护价格时,向农场及农产品生产者发放补助,以减少其经济损失。紧密救援补助是当农场及农产品生产者受到特殊自然灾害导致大量减产时,由政府发放特定的灾害救助金。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补贴政策,帮助农场及农产品生产者降低了生产风险,保障了收入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由于农业本身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除了政府的宏观扶持政策外,农业保险是利用市场手段分担农业生产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美国政府于1938年颁布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开启了对农作物进行保险的先河。在实施初期,保险的农产品仅限于小麦一种,经过70多年的发展,美国农业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与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美国农业保险体系主要由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商业农业保险公司及私人农业保险公司组成,有着非常完善的管理机制: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对全国农业保险进行统一协调与管理,商业农业保险公司与私人农业保险公司在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协调下开展业务,农户通过向保险公司提交申请,最后由政府进行保险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提高了保险赔付和保费补贴的公平性。

实施农业税收减免

税收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美国政府为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在税收上给予农业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此消除工农业发展水平差异产生的不公平。美国农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所得税、遗产税与赠与税及其他税收减免政策。所得税是对纳税人净收入所征收的一种累进税,实施优惠政策后可以扣除一部分应缴纳税费,无疑将减少农场及农业生产者的所得税税费,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收益,进而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在遗产税与赠与税上,通过提高免征额度,将税率从原来最高的55%降至45%,减少农场及农业生产者的应纳税额;在其他税收上,主要是减免销售税及农村土地增收税。美国政府通过对农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农业生产者成为缴纳税费最低的群体,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平衡地区发展水平,促进美国农业及农村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积极扶持农产品出口

由于农产品出口易受市场供需状况及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美国农业生产者收入不稳定。为有效提升农产品出口,美国政府出台了市场援助政策来强化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侧重于开发海外市场,推行出口退税及税收优惠措施,同时还充分借助国际银行的作用,加大贴息贷款、免息贷款的力度。2013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1409亿美元,农产品贸易的发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部分消除了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赵洪宝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