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经验
产生日期:2016-01-14 02:49 来源: 东方城乡报
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经过近30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政府主导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可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和启示。
发达国家农村商业金融的建设
服务网点覆盖面广 美国和英国商业银行制度建立较早,体系较为健全,在农村的服务拓展时间较长,遍布乡村,目前已形成高度发达的服务网络。尤其是以上千家中小规模的社区银行为主体,有效连接城市和农村,形成明显的三级分布,85%的银行集中在农村和郊区,直接为农户提供信贷,剩下的15%布局在城市,吸收城市居民和企业的存款用于农业农村的贷款业务。
农村商业机构受政府管理或扶持 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虽然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农村信贷业务仍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政策扶持。美国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进入农村市场,联邦储备银行规定,农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25%以上的商业银行,可享受税收优惠和农业贷款利率不同,提高了商业金融的支农力度。
为农民提供期限不等的贷款服务 作为农村商业金融体系健全的英国,除了设置为农民提供短期贷款的商业银行以外,还通过农业信贷抵押公司和土地改良公司两大机构以不动产抵押的方式为农民提供4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在美国,由于家庭农场通常拥有较为充足的可抵押财产,家畜、农作物、农业机械等可作为中短期贷款担保抵押物,而不动产抵押可作为长期贷款。所以,美国的商业银行开展涉农贷款,业务齐全,能满足不同期限的农村信贷需求。
较为完善的贷款服务方式 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农村商业金融,为扩大农民享有贷款服务的覆盖面,打破单一的农业贷款服务,形成动产抵押、不动产抵押、无抵押、信用担保等一系列服务方式。在信贷方面,美国私营的农村信贷机构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产权明晰,管理机制健全,重视风险控制,拥有较为完善的贷款流程和信用服务体系,根据农户的人品、资本、抵押、偿债能力、企业状况和现金流等情况进行资信审查,还无偿提供咨询服务,改善农户信用情况,保障每一笔贷款的质量。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建设
农村合作金融分工明确 发达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体系,有明晰的专业分工和层次。如德国共有三层独立企业法人的机构:基层合作银行由农户、小农场主、城市居民、合作社企业等人股组成。中间一层是三家地区性合作银行,为基层银行提供存放闲置资金的场所,作为基层银行融资的中介和提供咨询、保管和国际业务;最高一级为中央合作银行,提供融资、结算一级开发金融产品等业务。
接受政府或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 发达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虽然以合作纲领为指导,按照农户自主、自愿的原则登记人会,但并不代表完全自由不受监管,仍会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在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是农村合作金融的最高机构,按国家法令营运资金融通、调剂、清算全国的系统资金。在法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以合作性为建立和运行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仍带有政府主导的色彩,政府仍参与宏观调控和管理。
发达国家农村政策金融的建设
农村政策金融各有分工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组建不同的职能部门,构建农村政策金融体系,提供农业公共服务。在美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旨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农业危机,对农产品提供价格支持和生产补贴的商品信贷公司,为农村电力建设、电网铺设发放贷款的农村电气化管理局,专为贫民提供贷款改善生活的农民家计局以及为小型企业及农业联合企业提供信贷的小企业管理局。
弥补农村商业和合作金融缺陷 发达国家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是为了弥补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缺陷,一方面,提供市场不愿提供的农业公共服务,美国的政府农业信贷机构,规模较小,主要办理公共服务性质的农业投资,如土壤改良、兴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灾害补贴、小企业发展、农村通信等。另一方面,弥补合作性金融贷款规模小、覆盖面窄的缺陷,德国的农村地产抵押融资银行属于政策金融的组成部分,为部分不能融资的农林、食品等行业提供优惠信贷,帮助缺乏抵押条件的青年农户获得种养业信贷。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
重视和大力扶持农村金融 发达国家的政府非常重视本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通过领导、监管等方式来扶持并完善农村金融。为调动商业银行为农户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更多地让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市场,政府需要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合作金融而言,虽然互助合作金融等相关机构建立在自愿民主的制度之上,但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违背民主和规章制度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行业自律协会、资金清算、审计管理等配套机构加强对合作组织的管理和协调。
系统建设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 多数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农村金融体系,在农村商业金融方面,根据不同农户的农贷需求,应形成能提供不同贷款期限、贷款方式的多元化商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合作金融方面,构建起金字塔式的金融体系,由基层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间层的区域性或省级的合作金融联合会和最高层次的国家级联合会组成,基层运营,上层负责指导、咨询与监督管理;在农村政策金融方面,根据中国农村所需的公共服务投资和建设,基层根据农村教育、卫生、水利、道路、水电等公共需要,建立不同的金融服务部门,上层为融资、和审计机构,负责运营管理。
创新农业贷款方式 为帮助更多的农民解决借贷难问题,发达国家重视农业贷款的发放流程和方式,尽量简化借贷手续,提供多元化的农业贷款方式,扩大服务对象的覆盖面,真正做到财政支农、金融扶农。因此,在中国商业性、合作性以及政策性金融应根据农村所在的地区、支撑产业以及不同农户的情况,创新合适的农业贷款方式。在农村商业金融方面,中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完善担保、抵押等贷款方式,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为农户提供中短期的贷款服务,解决其资金周转问题;在农村合作金融方面,中国的合作性金融机构应提高入股金额对应的贷款额度和期限,在农村政策金融方面,加大贷款补贴力度,创新免息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孟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