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培训 促就业 求实效
嘉定区扎实推进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产生日期:2006-09-08 03:45      来源:

    嘉定区以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对郊区劳动力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紧紧围绕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依托社区教育网络,整合区域内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社区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教育资源,扎实推进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事项目。至8月20日,全区已培训农民5671人,就业人数2885人,就业率达51%,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培训5000人的目标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建设"实力嘉定、魅力嘉定、和谐嘉定"做出了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涉及面广,必须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实行分级负责制。

    首先成立了实施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担任组长,教育局、劳动局、农委、经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由分管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培训工作的协调落实和检查督促,并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信息,及时掌握落实项目进展情况。

    其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局、劳动局、农委、经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各镇、街道按照区政府制定的实施意见,建立相应的由行政负责人牵头的实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培训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明确部门任务,责任到人。

    同时,区、镇两级还将开展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列入了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区教育局也将此项工作列入了对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的年终考核,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二、创建培训载体,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培训规模。

    1、确立培训机构

    为了确保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区领导小组对自愿申报的30多个培训学校进行了认真地审核,确定了10所镇成校、4所街道社区学校以及区成教院和2个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为专门培训基地。并通过签订培训任务书的形式明确了培训的指标任务和职责,明确了校长是培训第一责任人。

    2、建设培训基地

    为了提高培训的档次和规模,区着力加强了对培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为培训学校的设备设施添置以及购置电脑等设备设施进行贴款,进一步完善了培训条件。南翔镇成校与镇劳动部门合作,成立了嘉定众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马陆镇成校主动与上海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挂牌成立了上海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马陆分中心;安亭成校在原有租用铲车的基础上,今年由学校出资购置铲车,建立了培训基地,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技能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培训基地的招生规模。首先是利用区电视台、报纸进行宣传;其次是在每个培训学校门口和公共场所拉横幅,设立招生广告;第三是通过各村、居委的就业援助员和办学干部进行培训政策、招生信息的宣传。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培训信息和政策,积极参加培训。

    3、兴建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

    上海大众工业学校是该区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化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在1000人以上。目前,我们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00万元在学校筹建1个集数控、机电、汽车维修等热门专业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将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供免费和优惠服务。

    4、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平台

    为了促进培训工作的快速、准确、高效运转,他们充分利用了"上海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网上专栏",加强信息化管理,促进培训管理机构、基层学校和培训学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落实了一名信息员,同时各培训学校也都明确一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信息员,负责收发各类培训政策、信息,并及时做好网上报名处理工作。

    三、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嘉定区加强组织协调,互通信息、整合资源,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一)明确一个目标

    培训和就业相结合。为了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使实事项目真正取得实效,嘉定区上海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注重推广"订单式培训"与"菜单式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安亭镇成校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开展"订单式"的铲车工培训,形成了品牌特色,上半年培训铲车工451人,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外冈镇成校结合本镇实际,开展了农村清洁员、治安协管员、河路维护员、墓园管理员、信息技术应用等五大培训522人,已就业361人,就业率达70%。南翔镇成校为高速公路培训道路收费员、电子监控员、同时还办家政服务员班共343人,就业率达90%。真新社区学校根据本地区商业发达的特点,把商品营销、物业管理、插花、家政服务等培训作为固定项目,开展菜单式培训,至今已培训郊区劳动力外来媳妇120多人,就业率60%。

    (二)开通二个渠道

    一是由劳动局协调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完成技能培训和快速通道就业培训项目。二是由教育局协调成人学校、职业学校、社区学校完成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和岗位培训。目前,已完成培训5671人,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占11.96%,上岗证书占35.02%,培训合格证书占52.76%。

    (三)抓好三支队伍

    一是各镇、街道劳动所长队伍;二是各培训机构校长队伍,抓好这两支队伍,目的是促进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三是信息员队伍,使基层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区行动办公室。

    (四)加强四项管理

    一是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以书面形式与17家培训单位签订培训任务,明确培训责任。各镇、街道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成人学校、社区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培训的设施、设备问题。区行动办公室经常到学校进行视导,同学校一起研讨项目开发,探讨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督促培训质量。

    二是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管理。各培训单位结合本区本地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和劳动力市场、用工单位的需求,开发适应农民的培训项目,精心设计课程,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区行动办公室对上报项目认真把关,严格筛选。

    三是加强对培训学员的管理和服务。对农场劳动力的培训,在教学秩序上严格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因人而异,强调服务意识,精心做好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多倾听学员的意见,不断改进培训质量和效果,尽量做到让学员满意。

    四是加强制度管理。建立正常的工作制度,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培训情况,研究有关对策措施;区行动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沟通信息;建立月报制度,每月向办公室报告培训进展;学校建立一整套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班主任职责、教师职责、和学员守则等管理制度。

    四、创新培训机制,做好跟踪服务,拓宽就业渠道。

    1、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

    能否实现培训就业,是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效的重要依据。为了适应发展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他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方针,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来设计培训项目,设置培训课程,开展培训。教育、劳动、农委、妇联、经委等部门密切联系,落实培训意向,为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作好铺垫。各培训学校也主动与镇(街道)领导、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沟通、协调,了解市场需求。

    2、以服务为宗旨定向培训

    做好学员安置后的跟踪服务工作,是开展定向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定区建立和完善了跟踪服务制度,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员的岗位安排,工资福利等情况,调研培训工作的成功与不足。努力做到把技能培训、就业推荐、跟踪服务融为一体,形成系列化、社会化和服务化的工作模式,确保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稳定一批。从而提高了培训的信誉度,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上海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