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建立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嘉定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积极实施市政府实事项目"上海市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通过建立培训的组织、培训、联动、跟踪服务等四大体系,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逐步走向系统性、常态性、长效性。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立区、镇(街道)、村(居)委三级联动的培训组织体系
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全区逐步形成了区、镇(街道)、村(居委)三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培训组织体系。建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由区教育局牵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委、经委、财政局、团区委、妇联等参加的"嘉定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全面负责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各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疏通就业渠道。各镇(街道、工业区、菊园新区)也相应成立了由教育部门牵头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教委设立办公室。各村(居委)都建立了由书记或主任担任组长的培训组织领导机构,由社区学校办学干部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日常培训工作。从这个组织体系为起点,嘉定区又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统筹协调,总体部署,结合区域特点制订培训实施方案和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围绕总体目标,定期研究、解决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矛盾,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培训局面已经形成。这个制度的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健全,为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走向系统性、常态性、长效性从组织上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以"成人学校为骨干、实训中心为基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三级培训体系
充分发挥镇成人学校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是嘉定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2005年,嘉定区启动实施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南翔、江桥2所成校率先达标。安亭镇投资1100万元,易地新建了成校,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全区镇、街道成校全部独立建制,确保场地、人员、经费到位,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充分依托职业学校公共实训中心的资源优势,是嘉定区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质量的关键。根据"汽车嘉定"和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在上海市教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斥资2376万元从有关企业购入工业技校和天灵开关厂,并入上海大众工业学校,建立了市级"数控"、"机电"、"汽车修理"等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同时,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总厂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十多个青年职工实训基地。这些实训中心和基地已逐渐成为嘉定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青年职工培训实践操作的重要平台,有效提高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鼓励有职业技能培训资质和能力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参与,是嘉定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亮点。全区有嘉华进修学院、新力进修学校等多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积极参与培训,推荐就业。如新力进修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成立了英杰人力资源公司,形成了"培训+就业"一体化操作模式,2005年共推荐了189名农村劳动力上岗就业。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就业率,区教育局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认定了17家培训单位作为专门培训基地,并与校长签订了培训协议书。制定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考核验收办法,以及相关的表彰和奖励措施等。
三、建立"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式"培训的联动体系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开出培训菜单,供学员自主选择。如嘉定南部地区服务业相对发达,则侧重开展电脑、宾馆服务、餐饮、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嘉定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则重点开展机械加工、电焊工、铲车等专业培训。如安亭成校的铲车培训,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已形成了品牌特色。真新成校结合处于人口导入区和区域商业发达的特点,开展营业员、物业管理、插花、家政服务等菜单式培训,2005年共培训外来媳妇200多人。
各培训机构主动与劳动力市场、工商企业、社区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如南翔成校与劳动部门合作,培训高速公路收费员106人,全部推荐到沪嘉、北环等公路收费站上岗就业;与镇妇联合作,培训家政服务员77人,由妇联创办的巾帼家政服务站推荐上岗;与企业招工相结合开展委托培训,为签订录用意向的新工人进行用工前培训。安亭成校主动与镇劳务所联系,举办了社区联防保安员培训班,使86名离土农民通过培训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嘉定区积极推行政府买单,对符合资格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确保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都有一次享受政府买单、免费培训、优先推荐就业的权利。同时,为提高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鼓励各成人学校、社区学校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参加培训的农民提供免费午餐、茶水、学习用品等。
四、建立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级跟踪服务体系
嘉定区坚持把培训工作的重点下放到镇(街道)和村(居委),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的作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边宣传边招生。各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干部作用,深入村、居委宣传实事项目政策和培训信息,做到家喻户晓。
嘉定区积极探索以培训学校为依托,建立职业中介机构的新模式,促进培训和就业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培训与推荐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如安亭成校将此项工作直接与企业挂钩形成了培训与就业的有效链接。有一段时期,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配套企业急需大批铲车操作工,用人单位主动与安亭成校联系,学校当机立断以买断劳务公司用工培训的方式,使参与培训的农民迅速走上工作岗位。
建立培训后对学员、企业的跟踪服务制度。一是加强与培训学员的跟踪联系,了解学员的上岗就业情况,帮助推荐就业。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员的岗位安排、工资福利等情况,调研总结培训工作的成功与不足。
上海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