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推行“乡贤+”模式 促进村级治理现代化

产生日期:2019-04-28 08:12      来源: 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近年来,奉贤区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行“乡贤+”新模式,开展乡村“软治理”,解决农村“硬难题”,开辟了一条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善治”之路。

一、乡贤+村干部,促进基层善治。一是搭建组织网络。奉贤在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均成立了乡贤理事会,村级层面成立了乡贤分会,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集聚乡贤力量。二是发挥善治作用。调动乡贤自身威望高、熟悉村情、人脉广泛等优势,充分发挥“补位、辅治”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扮演好“解铃人”,实现柔性治理。例如,四团镇五四村公交站点设施简陋,村民乘车不便、意见很大。为此,妍杰机械公司董事长主动出资4万多元,在村里造起了第一座“乡贤小站”,在他的感召下,其他乡贤和企业主纷纷响应,投资建设了5座“乡贤小站”,解决了村民“乘车难”矛盾。三是培养村干部。围绕“国际化、市场化”拓展村干部视野,突破传统体制内选人用人局限,从乡贤中物色优秀人才,探索乡贤进入村干部队伍的渠道。2015年换届以来,共有79名乡贤(包括机关、企业、社会人士)到村任职,成为村级治理“领头雁”。

二、乡贤+项目,推动基层发展。一方面,奉贤以项目化为抓手,根据区域重点工作建设需求、乡村持续发展需求、村级治理任务需求、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等,建立健全乡贤参与村级治理项目库,从项目来源上实现精准对接。区委遴选了30名企业家乡贤,一对一签约结对30个村,深度参与村级治理,目前已签约、开展项目105个。同时,依托“贤城先锋联盟”区域化党建平台,每年发布区域化党建服务项目,吸引在外乡贤人士回乡认领项目、参与治理。两年来共发布农村实事项目148个,项目实施率100%。另一方面,奉贤不断拓展项目内涵: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引导乡贤在“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农村中小河道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主动融入,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鼓励乡贤在农村“三块地”改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业项目投资等方面出谋划策、搭建平台,推进农村改革取得更大实效;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促进乡贤在睦邻“四堂间”建设、农村文化团队建设、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加强扶持扶助,更好地为农村百姓提供服务。

三、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一是挖掘乡贤文脉基因。成立区乡贤文化研究会,依托各级乡贤组织,充分调动行政、民间资源和力量,积极挖掘奉贤“乡贤文化”历史遗产,编撰乡贤名录等文史资料,保留乡贤文化基因,激发其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自豪感与归属感,用文化感召乡贤回归故里。二是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注重发挥乡贤示范引领作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培育“卖房救婆婆的好媳妇李翠花”、“入选中国好人榜、百姓英雄夏永新”等多位乡贤善举典型。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秉承“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传统,培育以乡贤为带头人的群众文化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依托“宣传大篷车”等平台送戏下乡,在乡村田野、农村宅基地演出,营造浓厚的村级文化氛围。

四、乡贤+公益,改善基层民生。在区级层面,开展集中性公益活动。乡贤主动认领来自村民或农村集体的梦想,帮人圆梦。据统计,已累计开展5次集中行动,实现梦想11108个,其中近一半是来自村级的梦想。在镇级层面,搭建多元化公益平台。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依托乡贤理事会,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采取成立基金、组建协会等多种方式,为乡贤参与公益搭建平台。在村级层面,推出常态化公益服务。乡贤热心公益、反哺家乡,有效延伸政府服务触角,营造出“村民有困难找乡贤”的工作氛围。

(市农业农村委  供稿)

标签:

分享到:

字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