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季节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产生日期:2019-01-02 08:08      来源: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一、品种选择

宜选择“早佳(8424)”、“抗病948”等类型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的规定。

二、播期

播种期宜选择在1月下旬~2月上旬。

三、培育壮苗

1、营养土与苗床

(1)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应按床土90%、商品有机肥10%比例、再按666.7m2大田用苗所需营养土中加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 : P2O5 : K2O=15 : 15 : 15,下同)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N : P2O5 : K2O=15 : 10 : 17,下同)1.0kg要求配制。床土宜选择肥沃、疏松、4~5年未种过葫芦科和茄果类作物的水稻田表土,并在使用前1~2个月将各材料混合均匀,堆制、过筛后备用。

(2)营养土消毒和制钵

播种前7至10天应对营养土进行消毒,营养钵可采用高度和直径均为8cm~10cm的泥钵或塑料钵。

(3)苗床类型与设置

①苗床类型

应采用电加热温床育苗。

②苗床建造

在大棚内的畦面上做一水平地面,即平整床底,其上铺一薄层稻草或砻糠为隔热层(厚度1cm ~2cm)。

③苗床布线

选用长120m功率1000W或者长100m功率800W规格的电加温线进行苗床布线,苗床两侧需布线稍密,两线间距为6cm~8cm,中间布线稍稀,两线间距为8cm~10cm。床两端应按要求插入小木棒,其间来回布线,线应拉紧不松动,线与线不能重叠、交叉、打结。需用多根电加热线的,则各根电加温线的引线要引向同侧,在单相电路中并联后与电源相接。

④营养钵摆放

营养钵应在布线后的电加热线上按梅花型摆放,苗钵放满苗床后,苗床四周宜用土封住。

2、种子处理

(1)晒种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天。

(2)浸种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15min,然后让其自然冷却并浸种4h ~6h,最后洗净种子表面粘液。

(3)催芽

①恒温箱催芽法

采用具有自动控温装置的恒温箱进行催芽。先将恒温箱温度设定在30℃~32℃,打开电源通电加热并使箱内温度稳定;然后将湿纱布或湿毛巾放在浅盘等容器上,再把种子均匀平摊在湿纱布或湿毛巾上,上面盖1~3层湿纱布,最后将浅盘放入恒温箱中。催芽至大部分种子露白。

②人体催芽法

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装入两层塑料袋内(塑料袋应完整无损),扎好袋口,放在贴身衣服的外面。催芽至大部分种子露白。

3、播种

播种前钵体要浇透水,每钵播一粒种子,种子平放,胚根向下,然后均匀覆上厚约1cm经消毒处理过的细营养土。播种后钵体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搭小环棚盖薄膜保温。待秧苗50%拱土时揭去塑料薄膜。如果出现种壳“戴帽”现象,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摘除。

4、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

可采用“二高二低”变温管理方法对苗床进行温度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的床温应保持白天30℃~32℃,夜间20℃~22℃;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展开期间的床温保持白天24℃~25℃,夜间15℃~18℃;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床温保持白天30℃~32℃,夜间18℃~20℃;大田定植前一周,进行揭膜通风炼苗。

(2)水分管理

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期间应严格控制水分。第一片真叶出现后视苗床钵体的干湿程度于晴天的中午前后进行适量浇水,浇后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发、水渍收干后再盖塑料薄膜。

(3)通风和光照

育苗应采用新的塑料薄膜。齐苗后在床温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揭开小环棚塑料薄膜进行通风,降低苗床空气湿度。

(4)壮苗主要特征

子叶完整,下胚轴粗壮,真叶叶片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育好,无损伤。一般秧龄28至30天,叶龄2叶1心~3叶1心,苗高不超过10cm。

四、定植

1、定植前大田准备

(1)田块选择

应选用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力好,4~5年未种过瓜类的水稻田块。

(2)耕翻

秋季水稻收获后对水稻田块即行翻耕,翻耕深度宜30cm~40cm,定植前20至30天,将土壤冬捣1次~2次。

(3)施基肥

采用一次性全耕层施足基肥,每666.7m2施腐熟菜饼肥200 kg~3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 kg ~1000kg,再加三元复合肥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20 kg ~25kg。

(4)搭棚覆膜

在定植前一个月搭建好大棚,大棚长度不超过50m。棚宽要求钢管棚7m,竹片大棚6.4m,大棚高度不低于2.0m。钢管棚钢管间隔0.9m,竹片棚架每档间隔1.0m。大棚膜选用0.08~0.10mm多功能长寿无滴膜。

(5)开好沟系

结合大棚覆膜压土,开好棚与棚之间的出水沟,沟宽、深各30cm;大棚两端排水沟,沟宽、深各40cm;排水沟与大明沟相通,大明沟宽50cm,深50cm以上,且与河道相通。

(6)整田作畦

棚内做成二畦,中间操作沟宽30cm,深20cm(平底),畦面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龟背形。作畦后,调节好土壤的干湿度,铺好滴管带,覆盖好地膜。

(7)滴灌管网(带)铺设

在瓜苗定植前7至10天,在已做好的龟背形畦面上铺上滴管,每畦铺设1~2条滴灌带,滴灌带距瓜苗定植行距离30厘米~50厘米,滴灌带末端密封,另一端与畦头灌溉主管道用三通阀门连接。畦面滴灌带每隔60厘米用小竹片或铅丝弯成半圆形固定,注意固定处留有适当空间以免影响滴灌带水分输送。灌溉主管道进水口处一端与文丘里施肥器、抽水泵出水口相接。

(8)地膜覆盖

铺设滴灌管网后,进行地膜覆盖。注意地膜与滴灌带重合处,压紧压实地膜,使地膜尽量贴近滴灌带。

2、定植时期

定植以秧龄、叶龄、大棚内10cm深地温稳定在12℃以上为依据,一般在2月下旬。抢晴天连续作业,大小苗分开定植。

3、栽植密度

每666.7m2栽500株~550株。

4、定植方法

瓜苗定植在畦的中间。先按株距破膜挖好苗穴,然后将苗钵放入,钵的四周及底部应用细土填实,然后视土壤干湿度浇好活棵水,水温保持12℃~15℃。破开的膜应围绕秧苗基部四周铺平,并盖土封口,盖好小环棚膜。

五、定植后管理

1、覆膜

采用四膜覆盖。定植结束后,立即搭建二层环棚(小环棚和中环棚),小环棚高60cm,中环棚高80cm,随即盖好棚膜。

2、温度管理

栽后一周内密闭不通风,白天棚内气温控制在25~30℃,夜间保持在10℃以上。缓苗期后,小环棚可适度揭膜通风,使棚温控制在白天28~32℃,夜温不低于10℃。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增加通风量,控制棚温最高不超过35℃。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分次撤去小环棚、中环棚。棚温超过35℃时,背风处开启通风口。瓜蔓伸长至坐果节位时,通风换气降温促坐果,白天棚温控制在25~28℃。果实膨大阶段,棚温白天控制在30~35℃,夜间不低于18℃。

二批瓜采收后,进入高温季节,此阶段要加强通风降温。竹片大棚除大棚两头打开外,两侧增开多个通风口;管棚可将两边摇杆摇起。

3、除草

(1)时间

定植后,当田间大部分杂草发芽并有少量已顶出土层时应进行除草。

(2)选用药剂

每666.7m2用41%草甘膦水剂100毫升对水,定向喷施。

(3)操作要求

在喷药前,把平铺的地膜撩起并盖在简易小棚上面,喷药结束通风后铺平地膜。瓜秧根基部周围的杂草人工拔除。

4、整枝留蔓

采用三蔓整枝,一主蔓两侧蔓。待主蔓长到20cm时,选留2根长势基本一致的健壮侧蔓。留果节位前生出的其余侧蔓全部去除;坐果后一般不再整枝。

第二批瓜后适度剪除过多的侧蔓,使之保持一个合理的群体。

5、授粉、坐果、疏果

(1)授粉

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授粉,采下当天开放的雄花,撕去花冠将花粉粒均匀涂抹在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授粉时间可选择晴天上午7:00~9:00,阴天8:00~10:00。授粉后应做好授粉日期标记。

(2)坐果、疏果

坐果节位为主蔓的第2~3朵雌花,侧蔓的第1~2朵雌花。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进行疏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性的幼果,疏去病果、畸形果及过多的幼果,每株留果1~2个。在第一批瓜停止膨大后,在另外未结瓜的蔓上结第二批瓜,每株留1瓜。以后几批瓜可在新出生的侧蔓上结瓜,挑选子房大且饱满的雌花进行授粉,适当留果。

6、肥水管理

已施足基肥的地块,坐果前一般不需要补充肥水,当幼果呈鸡蛋大小时,视瓜苗长势,适当追施膨瓜肥。每6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15kg~20kg,分两次进行,间隔7至10天。

第二批瓜的肥水管理同第一批瓜,以后几批瓜的肥水管理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一般7至10天一次,每次每6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5 kg ~10kg。

施肥时间宜在晚上或早晨进行,施用方法可采用经浸泡后1:100倍对水后滴灌。瓜成熟前10天停止施用肥水。

六、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证西瓜的安全生产。

七、采收

采收应根据不同的授粉日期和实际成熟度来决定。采收宜在上午进行。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