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产生日期:2018-03-27 07:24      来源: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一、品种选择

中果型西瓜宜选择“早佳(8424)”、“抗病948”等类型品种;小果型西瓜宜选择“早春红玉”、“拿比特”、“小皇冠”等类型品种。

二、播期

播种期宜选择在1月下旬~2月上旬。

三、培育壮苗

1、营养土与苗床

(1)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应按床土90%、商品有机肥10%比例、再按666.7m2大田用苗所需营养土中加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 : P2O5 : K2O=15 : 15 : 15,下同)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N : P2O5 : K2O=15 : 10 : 17,下同)1.0kg要求配制。床土宜选择肥沃、疏松、4~5年未种过葫芦科和茄果类作物的水稻田表土,并在使用前1~2个月将各材料混和均匀,堆制、过筛后备用。

(2)营养土消毒和制钵

播种前7至10天应对营养土进行消毒,营养钵可采用高度和直径均为8cm~10cm的泥钵或塑料钵。

(3)苗床类型与设置

①苗床类型

应采用电加热温床育苗。

②苗床建造

在大棚内的畦面上做一水平地面,即平整床底,其上铺一薄层稻草或砻糠为隔热层(厚度1cm ~2cm)。

③苗床布线

选用长120m功率1000W或者长100m功率800W规格的电加温线进行苗床布线,苗床两侧需布线稍密,两线间距为6cm~8cm,中间布线稍稀,两线间距为8cm~10cm。床两端应按要求插入小木棒,其间来回布线,线应拉紧不松动,线与线不能重叠、交叉、打结。需用多根电加热线的,则各根电加温线的引线要引向同侧,在单相电路中并联后与电源相接。

④营养钵摆放

营养钵应在布线后的电加热线上按梅花型摆放,苗钵放满苗床后,苗床四周宜用土封住。

2、种子处理

(1)晒种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天。

(2)浸种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15min,然后让其自然冷却并浸种4h ~6h,最后洗净种子表面粘液。

(3)催芽

①恒温箱催芽法

采用具有自动控温装置的恒温箱进行催芽。先将恒温箱温度设定在30℃~32℃,打开电源通电加热并使箱内温度稳定;然后将湿纱布或湿毛巾放在浅盘等容器上,再把种子均匀平摊在湿纱布或湿毛巾上,上面盖1~3层湿纱布,最后将浅盘放入恒温箱中。催芽至大部分种子露白。

②人体催芽法

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装入两层塑料袋内(塑料袋应完整无损),扎好袋口,放在贴身衣服的外面。催芽至大部分种子露白。

3、播种

播种前钵体要浇透水,每钵播一粒种子,种子平放,胚根向下,然后均匀覆上厚约1cm经消毒处理过的细营养土。播种后钵体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搭小环棚盖薄膜保温。待秧苗50%拱土时揭去塑料薄膜。如果出现种壳“戴帽”现象,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摘除。

4、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

可采用“二高二低”变温管理方法对苗床进行温度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的床温应保持白天30℃~32℃,夜间20℃~22℃;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展开期间的床温保持白天24℃~25℃,夜间15℃~18℃;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床温保持白天30℃~32℃,夜间18℃~20℃;大田定植前一周,进行揭膜通风炼苗。

(2)水分管理

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期间应严格控制水分。第一片真叶出现后视苗床钵体的干湿程度于晴天的中午前后进行适量浇水,浇后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发、水渍收干后再盖塑料薄膜。

(3)通风和光照

育苗应采用新的塑料薄膜。齐苗后在床温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揭开小环棚塑料薄膜进行通风,降低苗床空气湿度。

(4)壮苗主要特征

子叶完整,下胚轴粗壮,真叶叶片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育好,无损伤。一般秧龄28至30天,叶龄2叶1心~3叶1心,苗高不超过10cm。

四、定植

1、定植前大田准备

(1)田块选择

应选用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力好,4~5年未种过瓜类的水稻田块。

(2)耕翻

秋季水稻收获后对水稻田块即行翻耕,翻耕深度宜25cm~30cm,定植前20至30天,将土壤冬捣1次~2次。

(3)施基肥

一次性全耕层施足基肥,地爬式栽培每666.7m2施腐熟菜饼肥150kg,或商品有机肥400kg ~500kg,再加三元复合肥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50kg;立架栽培每666.7m2施腐熟菜饼肥2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kg ~500kg,再加三元复合肥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60kg。

(4)开沟、作畦

定植前应开好配套沟系。棚与棚之间的出水沟,沟深0.3m;大棚两端排水沟,沟深0.4m;排水沟与大明沟相通,大明沟深0.5m以上。棚内操作沟宽30cm、深20cm。

地爬式栽培,每个大棚内作两畦,每畦宽2.4m~3.5m,畦高0.25m,畦面呈龟背形;

立架栽培,在整地作畦时,把棚内6m宽的畦面分成三畦,中间一畦连沟为1.2m,旁边二畦连沟为2.4m,畦高0.25m,畦面呈龟背形。

(5)搭棚和覆膜

应在定植前15至20天,搭好大棚、盖好膜。

棚型结构为4层多功能膜覆盖的大棚。棚顶高度2.3m~2.5m、宽6m~8m。棚内用竹片作支架搭中环棚和小环棚,大棚薄膜厚0.08mm~0.1mm;中环棚膜厚0.03mm~0.04mm;小环棚膜厚0.015mm~0.02mm;地膜厚0.015mm,覆盖整个畦面。

2、定植时期

定植以秧龄、叶龄、大棚内10cm深地温稳定在12℃以上为依据,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抢晴天连续作业,大小苗分开定植。

3、栽植密度

地爬式栽培,小果型品种每666.7m2栽550株~600株;中果型品种每666.7m2栽500株。

立架栽培,小果型品种行距1.2m、株距0.5m,每666.7m2栽900株;中果型品种行距1.2m、株距0.6m,每666.7m2栽750株。

4、定植方法

瓜苗定植在畦的中间。先按株距破膜挖好苗穴,然后将苗钵放入,钵的四周及底部应用细土填实,然后视土壤干湿度浇好活棵水,水温保持12℃~15℃。破开的膜应围绕秧苗基部四周铺平,并盖土封口,盖好小环棚膜。

五、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缓苗期内一般不应通风。瓜苗活棵后可视气候适当通风晒苗,坐果前大棚温度白天保持在28℃~30℃,夜间不低于10℃。棚温超过35℃时,开棚的两端或在背风处揭膜通风;阴雨天气,在温度许可情况下可揭除内膜,适当通风降湿。随着瓜蔓逐渐生长,依次拆除小环棚、中环棚;当瓜蔓伸长至坐果节位时,适当降温促坐果,白天棚温不超过28℃;在果实膨大阶段,增温拉大昼夜温差,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控制在18℃~20℃。

2、整枝理蔓

(1)整枝

地爬式栽培,按照定植密度选择相应的二蔓或三蔓整枝方式。主蔓长至30cm时,基部选留1~2根生长健壮的侧蔓。坐果前长出的其余侧蔓一律摘除。整枝要及时。

立架栽培,小果型品种宜在5叶~6叶时摘心,侧蔓出生后选留三条长势基本一致的健壮子蔓,利用侧蔓结果,每株留二瓜;中果型品种可采用一主二侧三蔓式整枝,每株留一瓜,当蔓长到25节~28节位时可进行打顶。

(2)理蔓

地爬式栽培,瓜蔓长至50cm~60cm时,应进行理蔓,以“V”字形牵引至畦面,使茎叶分布均匀。

立架栽培,瓜蔓长至50cm时,拆去大棚内的中环棚和小环棚,并进行搭架。搭架的材料可用长约1.8m、直径4cm的竹竿,每隔2.5m竖一根,入土20cm,在竹竿顶部横扎一根竹竿或铅丝,接近地表处横拉一根尼龙绳(瓜苗定植活棵后就可拉好),然后用绳索呈螺旋型牵引瓜蔓上架。上架时间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3、除草

(1)时间

定植后,当田间大部分杂草发芽并有少量已顶出土层时应进行除草。

(2)选用药剂

每666.7m2用41%草甘膦水剂100毫升对水,定向喷施。

(3)操作要求

在喷药前,把平铺的地膜撩起并盖在简易小棚上面,喷药结束通风后铺平地膜。瓜秧根基部周围的杂草人工拔除。

4、授粉、坐果、疏果

(1)授粉

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授粉,采下当天开放的雄花,撕去花冠将花粉粒均匀涂抹在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授粉时间可选择晴天上午7:00~9:00,阴天8:00~10:00。授粉后应做好授粉日期标记。

(2)坐果

坐果节位为主蔓的第2~3朵雌花,侧蔓的第1~2朵雌花。中果型西瓜每株结果1~2个,小果型西瓜每株结果2个。

(3)疏果

幼果长至鸡蛋大小时进行疏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性的幼果。

(4)网袋吊瓜

立架栽培,当瓜长至0.5 kg时,用尼龙网袋把瓜套在网袋中,上面用绳索吊在横杆上。

5、肥水管理

疏果后及时施膨瓜肥,每6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或西甜瓜专用配方肥地爬式栽培15kg~20kg、立架栽培20kg,分两次进行,间隔7至10天。采用经浸泡后1:100倍对水后浇施或滴灌。瓜成熟前10天停止肥水。

六、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证西瓜的安全生产。

七、采收

采收应根据不同的授粉日期和实际成熟度来决定。一般小果型西瓜果实发育期35至38天,中果型西瓜果实发育期38至42天。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