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金山高楼村构建矛盾“预防、分流、化解”工作链条
产生日期:2022-06-27 09:02 来源: 东方城乡报
金山区高楼村紧邻工业园区,区域面积大、外来人员多、过村车流量大,矛盾纠纷易发频发。近年来,高楼村在高新区司法所指导下,坚持前端依法治理、中端排查预警、后端多元解纷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社会矛盾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起矛盾纠纷“预防、分流、化解”的工作链条。
□记者 曹佳慧
注重依法治理,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在前
疫情封控期间,高楼村里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丝毫没有闲着,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法治宣传,让各类“假团长”“假亲戚”“假理财”无处遁形。这是高楼村建立“治理共同体”、提升法治队伍“战斗力”的一个缩影。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法治信仰,是推动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矛盾纠纷的固本良策。高楼村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作用,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宣传民法典等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村民们有了“法治参谋”。此外,高楼村还与亭林法庭结对,邀请法官走村入户,开展“宅基上的小法庭”活动,有效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大力宣传中国好人、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张琦等优秀事迹,引导村民崇法向善、循法而行。
这两年,高楼村里里外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体现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面对新变化、新情况,高楼村积极回应发展要求,修订村规民约。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包含土地管理、农房修建、违建整治、环境卫生等,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遵守情况与村级福利挂钩。同时,设置“红黑榜”让村规民约更显威力,对于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纳入村民光荣档案,作为入党、参军、帮困、推优表彰等依据,这份日臻完善的村规民约已逐渐成为村民心中的“小宪法”,得到了大家的自发认可与自觉遵守。
高楼村紧邻产业开发区,村里外来务工人员不少,由此带来了群租、违法搭建、环境卫生等社会治理难题。高楼村充分发挥新村民在村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新村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精神文明、群文活动等,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建言献策。同时,强化房东“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制度管人,制定统一模板的“租房公约”,明确权利义务,交村委会备案,作为办理相关事务的凭证,极大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
注重排查预警,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
如何把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高楼村,有这样一支网格队伍,发挥着排查预警矛盾纠纷的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筑成了第一道防线。
高楼村将全村划为六个网格,六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组建了一支由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村民组长、党员代表、乡贤能人组成的骨干队伍,根据工作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并将网格细化延伸到宅基埭头,物色群众基础较好、思想觉悟高的村民为埭长,激发村民自治的源生动力。发挥网格化管理“啄木鸟”的监督作用,开展基层巡查发现、信息采集、共治自治等基础性工作,切实履行“应发现、尽发现”的工作职能。特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化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员排摸、核酸筛查、道口管控等重点工作,都是由各网格自行完成,网格与网格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串联,形成环环紧扣的“防护网”。
此外,高楼村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作为“宅基议事厅”。涉及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重大项目,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可以在“宅基议事厅”内商议,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这种以党小组长为召集人,拉家常、谈埭事的“宅基议事”形式,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同。同时,高楼村还根据不同人群分类施策,比如针对妇女群体,成立“知音姐妹议事堂”,创造让妇女群众献计献策、广开言路、增进感情的平台。
为了把准民情民意“风向标”,高楼村还建立了随访制度。随访工作小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定期走访。高楼村有低保困难家庭11户,残疾人90人,空巢老人12人,重症患者10人,这些都是弱势群体,大多家人都不在身边。疫情封控期间,随访工作专班实行“一电话一上门”,随时掌握人员动态,确保调解和随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注重多元解纷,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小
既有土办法,也有专家助阵,一项项有力举措组成了高楼村多元化、立体化的纠纷化解体系,推动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结构由原来“一元”向“多元”结构转变,人员也由先前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高楼村处于园区大开发大建设中心,也由此引发不少的矛盾纠纷。高楼村干部因势而变,趁势而上,发扬“贴上去”“靠上去”的好做法,把矛盾化解机制前置,发扬“三个不关门”“两个吃饭头里”的高楼经验,充分发挥村调委会、法律“明白人”、乡贤、老干部的作用,主动上门入户,将矛盾化解于萌芽。
在高楼村的公共法律服务室里,定期有法律专家“坐诊”,为村民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2021年,共解答法律咨询32次,参与调解8起,修拟法律文书12份,签订调解协议书17份,办理法律诉讼和法律援助各1起。在“乡村振兴为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两家企业合同到期后拒绝搬离,并索要搬迁补偿款,极大影响了工程进度,在沟通无果后,高楼村邀请法律顾问一起参与调解工作。通过多次释法明理,该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在这次疫情中,其中一家企业在得知村里防疫物资紧缺,还特地捐赠了一批消毒物资。
在本轮疫情中,因封控时间过长,村民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物资缺乏,经常在群里发牢骚,有的村民还带有负面煽动情绪。为此,高楼村工作人员变身“客服”,第一时间解答村民问题,耐心疏导解释,取得村民的理解,避免发生群体性的舆情事件。同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应急处置突发事件。
探索矛盾前端预防和多元化解,在这样的坚持下,高楼村实现了两个下降:一是信访率下降,多年未发生去市、去区的集访事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二是发案率逐年下降,从2019年6起,2020年2起,到2021年0起,成功创建“零发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