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种养殖行业如何精准定位“螺狮壳里做道场”?

产生日期:2019-06-19 01:15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19.6.19.1.jpg

由上海孵化的珍珠鸡,育种的蓝孔雀正在青藏高原奔跑、展屏,由本地繁殖的黑天鹅正在江苏湖泊里拨掌嬉戏。近些年,上海向全国各地区源源不断输送繁育养殖的各式特种禽类。6月11日,市农业农村委委托市特种养殖业行业协会举办2019年上海市禽业管理与养殖技术培训班,开班会议对上海特种养殖行业发展寄予期望。

据了解,上海特种养殖业是上海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1985年,上海农科院引进了美国王鸽、仑替鸽、丹麦王鸽,此后,又引进有美国鹧鸪、珍珠鸡、七彩山鸡和德国长毛兔等。近些年,珍禽消费需求增加,多元化品种供不应求。不少珍禽由于可食用,可入药,可观赏,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和产品附加值,受到养殖者的欢迎。会上,周志强表示,人工养殖特种禽类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环境,带动农业多元化增收,同时,也能与乡村休闲旅游、科普相结合,带来了丰富的生产实践,具有诸多优势因素。

据悉,上海珍禽养殖形成有三大品类:一是普通类,如鸽类、山鸡、野鸭、鹧鸪、鹌鹑等;二是观赏类,如鸳鸯、锦鸡、孔雀、黑天鹅等;三是名特类,如草鸭、草鹅、草鸡、乌骨鸡、贵妃鸡、丝光鸡等。凭借优越的交通、地域和技术优势,上海珍禽种苗输出量领先于国内。在大众化品种里,如山鸡、野鸭、鹧鸪、鹌鹑等均有输出,其中山鸡苗年供量达420多万羽。在高档观赏禽品种,鸳鸯、锦鸡、孔雀、黑天鹅等也有输出,仅蓝孔雀种苗年供量就达20000羽,黑天鹅年供量也在约4000羽;此外,青海省每年从上海引进10万多羽珍珠鸡苗,乌骨鸡、贵妃鸡、绿壳蛋鸡、优质草鸡等种苗也散见于大江南北。由于品种齐全,苗雏成活率高,空运快速安全,上海珍禽种苗颇受各地喜爱。

周志强表示,虽然上海特种养殖业在发展中也经历过不少挫折,譬如非典、禽流感等,为珍禽养殖业带来重创,在产业总体规划中也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养殖业的发展空间,但与传统养殖相比,特种养殖仍然具有机遇性、新奇性和特殊性。周志强表示,希望未来,上海特种养殖业如同“螺狮壳里做道场”,独树一帜、独辟蹊径,做出“特立独行”特色,在市农业农村委大力支持和悉心指下,从饲养成品到提供种苗,经营得更有生机。

记者 贾佳 通讯员 龚福星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