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在蜕变中的美丽乡村——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探访记

产生日期:2018-06-28 05:51      来源: 东方城乡报

走进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一边是秀美的乡村美景,宽敞整洁的乡村道路、清澈的河道,另一边则是隆隆作响的挖掘机。原来,待泾村正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水清、岸绿、村美、人和”的建设目标迈进,并计划于明年申报评定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做好环境整治,打好生态基础

待泾村位于朱泾镇以西,南依大茫塘河,北临秀州塘,东起待步泾桥,西至洋泾桥,全村共35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6.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35亩,由原蒋泾和秀泾两村合并而成。

待泾村书记说,今年是待泾村美丽乡村建设新的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一年。全村上下继续将“五违四必”整治作为改善村容村貌、塑造新农村形象的良好契机,以创建“无违建村”为目标,加强五违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转化到一户一埭,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生态基础。

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全村计划内拆除面积11856平方米,计划外拆除面积11813平方米。全村已完成7条村级河道疏浚,贯通3条断头浜,2条镇级河道升级为区级河道,新建桥梁10座,两岸种植草坪5000多平方米,植树2万多株。

目前,全村尚有2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未拆除,挖掘机还随处可见。不过,一个美丽乡村的雏形已显现:放眼整治完成的区域,房屋清洁,河道水质清澈,远处还有大片的水稻田,景色如画。村书记说,下一步将继续改善河道环境,细化到村组、户、埭,进一步提高水系沟通,实现岸坡基本覆绿。“为了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到位,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落实全村范围做到农村垃圾户有人收、点有人清、位有人运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

打造农旅路线,让村民有获得感

美丽乡村不能光有“面子”,更要有“里子”。除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之外,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提起待泾村的旅游资源,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近两年大热的花开海上生态园。6月的阳光有些灼热,而在花开海上生态园内,依然是繁花盛放。百合、向日葵、萱草、绣球花、矢车菊、荷花等花卉开得正艳。溪绕花海、水漾花影,四季有花、一步一景的花开海上,是每到周末城里人趋之若鹜的郊游之地。而对待泾村的村民来说,这里就是自家的后花园,随时随地免费入园。

2017年,花开海上与待泾村达成利益联结。村里将600亩土地和闲置农房租给园方,这些租金成了村民收入的一部分。此外,生态园将门票收入的10%回馈给村民。值得一提的是,村里有七八十名6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闲不住来到生态园内打工,每天施施肥、除除草(如图),每月也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除了四季有花的生态园外,待泾村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村里有一座古船舫遗址,是全国首个经正式认定为考古工作的船舫遗址,也是上海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代大官府邸,当地人俗称“厅上”,据记载,从这座古代官邸中曾走出过二品官员。目前,待泾村正积极挖掘文化价值,打造两条农旅专线,发展农家乐,进一步丰富农业旅游内涵,让每个村民都分享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记者 曹佳慧 通讯员 翟玉华

附件下载:

2018.6.28.1.jpg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