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基金对伊利牧企投资20亿元获60%股权 “马云养奶牛”传递奶业投资热

产生日期:2014-07-07 01:34      来源: 解放日报

新华社记者 林超

近日,一则“马云养奶牛”的消息掀起不小的波澜。据企业公告显示,由马云联合发起的云锋基金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 (以下简称 “投资者”)将参与投资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资者将以合计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获得该畜牧公司60%的股权,伊利则持有增资完成后畜牧公司的40%股权。

业内专家称,这次投资透露的信号,或正是我国乳业变局的开始。

为什么是奶业?资本保值+利润可期

业内人士分析,投资者看好奶业的原因有二:一是能让钱保值,二是能让钱增值。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奶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环境不理想,而农牧业抗经济周期风险能力强,正是资本最理想的“避风港”。

此外,投资要规避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目前奶业的政策风险几乎为零。国家去年至今接连出台“史上之最”系列政策支持奶业。

从行业前景看,近两年奶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加大,让奶业看起来“有利可图”。奶业专家王丁棉说,随着大量散户退出,近两年国内产奶水平下降了200万吨左右。另一方面,需求量或将爆发式增长,未来五年国内乳制品需求可能翻一番达到7000万吨。“目前国内牛奶产能和需求还有10%至13%的缺口。在这种供需形势下,再有几个20亿也不嫌多”。

据统计,国内加工企业最多时曾超千个,目前已经进入整合阶段。相反,2013年,在“奶荒”的驱动下,我国原奶平均价格上涨了25%左右,达到历史最高的4.2元/公斤。宋亮认为,从目前趋势来看,原奶价格还将长期维持在高位,这一利好信息也吸引投资者开始瞄准牧场。

王丁棉估算,云峰基金和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投入的20亿元,能建4万头到5万头奶牛的牧场,年产奶18万吨至20万吨,按照现有的原奶价格,年产值近10亿元,预计7年至8年就能收回成本。

据了解,国内奶业下游和上游的合作在逐渐加强。近期除伊利牧场外,位于河北三河的华夏畜牧也获得1.06亿美元的注资。此外,6月辉山奶业接连和菲仕兰、美素佳儿合作,圣牧高科在香港上市等动作,都可以看作是奶业投资热的复兴。

强强联手符合奶业发展预期

在专家看来,它们一个缺技术、一个缺钱,是一场完美的联姻。

对于投资者而言,和伊利这样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十分成熟的大型乳企合作,是最稳妥的举动。

对于伊利而言,建设牧场的资金需求巨大。所以当有一个手握大量资金的大腕想养奶牛时,苦苦寻求稳定奶源的乳企肯定会欢迎。

畜牧公司曾经是伊利的全资子公司,此次引进投资者后,伊利交出了60%的股权。专家认为此举也让伊利回归了最熟悉的“加工者”的角色。

宋亮说,伊利需要更多奶源,但它的“本位”是一个加工企业,马云投资牧场正好符合伊利的战略预期,也符合奶业养殖和加工分工专业化的行业发展形势。

中国奶业需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据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奶粉12.8万吨,而去年进口85万吨,预计今年破百万吨,相当于我国原奶产量的五分之一,形势严峻。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食品关税逐步下调、自由贸易区设立、欧盟配额制即将到期等事件可期,将进一步加大国内奶业的压力。王丁棉说:“去年已经有几十个液态奶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没有更多限制,未来国内市场上出现几千个洋品牌也不奇怪。”

实际上,一些国外企业已经悄然进军中国奶源市场,恒天然在中国的5座牧场已形成了一个奶牛养殖中心,泌乳牛存栏量达1.5万头,年产原料奶1.5亿升。目标是2020年在中国形成6个牧场群,为市场提供10亿升原奶。

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加强自身的奶源基地建设成为本土奶企的必然选择。而社会资本入主大型乳企,则很好地化解了奶业此前资金和技术脱节的难题。

宋亮认为,投资者此举对中国奶业是极大利好,一方面能完善奶业的配套设施、加速奶业现代化。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让奶业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有利于国内奶源的发展壮大。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6日电)

标签: 马云 投资 股权 20 60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