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蟹蚌编舞 马桶也当乐鼓
产生日期:2013-10-25 07:03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王楠 报道
你见过明末清初浦东地区的老式婚礼么?你见过用竹篾轧制鱼、虾、蟹、蚌的民间习俗么?你见过水缸、井圈、马桶、脸盆合成的“农家打击乐”么?今天下午,作为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3浦东文化艺术节新农村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中的“重头戏”,一场极具地域特色的行街表演在浦东航头镇拉开帷幕。老讲究新花样,让你一次看个够。
马桶做鼓咚咚咚
下午2点,巡街表演从航头镇市民广场开始出发,沿着航头路一直到法治主题公园为止,绵延数千米。
“咚咚隆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激昂的鼓点声吸引记者的注意。循声而去,广场上记者找到了鼓声的发源地,但放眼望去,只看到围观的人群,却不见打鼓的人。
再走近些,这支打击乐队所用的鼓怎么看都透着古怪,“这不是马桶么?水缸、井圈、脚桶、脸盆都拿来敲了”,身边一位老阿姨的话让记者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支别出心裁的农家打击乐队。一些驻足观看的市民表示,这让他们想到当年学农、插队时的情景。
同样别出心裁改编的“水族舞”就让人大开眼界。来自万祥镇的民俗表演“水族欢歌”原是流行于东海沿海一带的民俗表演形式,此刻,用竹篾轧制而成的鱼、虾、蟹、蚌等水族品徐徐而过。由36人组成的表演方阵,表现了“鱼跃龙门”、“对虾戏水”、“蟹逗河蚌”等情景,使人仿佛置身于灵动的水下世界。
古老盐茶六改版
据介绍,本次展集“大浦东”合力,共有18支特色文化团队参与,其中不乏滚灯、打莲湘、卖盐茶等“非遗”项目,平日难得一见。
其中,“卖盐茶”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注意到,面对眼前这个服饰、道具都透着些奇异的舞蹈,很多观众都举起了手机把这难得的一幕记录下来。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有“卖盐茶”这个说法,更不知道它因何得名。
“‘卖盐茶’浓缩了航头最早原生态的盐文化和海洋文化,见证了浦东盐场变迁、南汇制盐演变、盐民生活写照等历史。”据航头镇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史载三国名将陆逊曾养鹤于此,所以航头素有“盐鹤之乡”之称。“卖盐茶”源于南汇下沙古盐场,是根据盐民真实生活改编而成的盐民舞蹈。舞姿朴实中见优美,欢快中见诙谐,借助独特的服饰道具,结合前进后退、方形、圆形等队形变换,展现了以捕鱼为生的“网船帮”丰富多彩的生活。据悉,为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在专业老师和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为《卖盐茶》“升级”,今天展示的已是第六个版本。
人体彩绘画瓜果
舞龙舞狮、海派秧歌、旗袍秀、民俗婚娶……热闹非凡,精彩纷呈的一档档演出无不显现出浦东本土文化的独特韵味。紧接着,由以色列和巴西分别表演的《异国风情》节目则为古镇人送上更为现代、异域的他乡风情和审美情趣。忽然,一组“人体彩绘”引发人群小小的骚动。只见姑娘们身上展示的是浦东的特色产品以及航头优质基地生产的农副产品。这组名为《秋果累累》的人体彩绘表演是特意为了配合本次新农村展示,专门创作的人体造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人体与大自然融合之美。
此外,本次活动还特设了一批果蔬艺术造型陈设,由上海市插花花艺协会著名花艺师领衔设计,体现了春夏秋冬西农村美景,展期将为期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