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江鲜最美时

产生日期:2014-04-21 02:02      来源: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郭艺珺

【归真】孔子:“不时,不食。”即,不符合节气的菜,尽量别吃。美妙的食材是大自然给予舌尖的恩赐,各种食材都有着它独特的味道,或独秀一枝,或交融演绎,给予味蕾不断的新体验。而这种以食物本身的质朴、纯粹的味道,也正是我们对挚纯品味追求的“尤物”。

春江水暖,暗流涌动,鱼儿们纷纷怀卵洄游,各路江河鲜都开始冒尖,带着囤积了一冬的脂肪浮游直上,游进人们的餐桌上。

老时光里,江南人都会有一张“吃鱼时间表”: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可惜,如今大部分江鲜不再“不时不食”,一年四季都很容易吃到,但对于“尝鲜”的追求,还是不能少的。

刀鱼一现只恨春光短

刀鱼为长江四鲜之首,有“京口刀鱼尺半肥”之吟。每年2月开始,到清明之前,长江刀鱼的美味总让人心心念念。在上海,崇明的江刀味美肉鲜,肥而不腻,口感极佳。吃刀鱼,崇明人喜爱清蒸、香煎,吃法也有非凡的一套,筷子夹着刀鱼的头,微微颤抖往下拎,鱼身下半部分的肉就完全脱落了,筷子一转,再一拎,上半部分的肉也脱落了。

不过,刀鱼时节性极强,过了清明再吃,骨头就变硬了,口感便相去甚远了。但这并不影响好这一口的食客为此心动,自然也深谙申城吃刀鱼的最佳地。崂山路上的中华老字号扬州饭店,饭店的镇店之宝就是全刀鱼宴。据介绍,每席刀鱼宴需用刀鱼5公斤,均选用刚出水的当鲜潮品,取当令时鲜作配料。由于刀鱼上市时间短,价格昂贵,食客想要一尝为快,只有事先预约,店里方可通知靖江的渔民,按时送货以保证新鲜。

刀鱼虽为 “天下第一鲜嫩”,偏又让它长着比别的鱼要多几倍几十倍的刺。据说一条刀鱼全身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骨、刺、芒,要超过千根,要拆去骨、刺、芒,绝非易事。除了刺多,刀鱼的肉质也极鲜嫩加工难度很大,刀鱼宴是功夫菜,做上一桌的刀鱼宴,光是刀功,最快也要忙碌8个小时以上,故可见其每道菜的珍贵。

孔家花园的“无刺刀鱼宴”,将用手工去尽骨刺的刀鱼肉,制成形形味味各有千秋的冷碟、热菜与美点。比如,用4斤无刺刀鱼肉制成前菜5道:刀鱼鸽蛋、刀鱼鸭舌、油爆刀鱼、古钱刀鱼和如意刀鱼;热菜5道:金狮刀鱼、锅贴刀鱼、珍珠刀鱼、辽参刀鱼和清蒸刀鱼。美点2道:黄金刀鱼和刀鱼烩面。每位1套12道菜肴。

铜川路的海鲜老店新九龙塘,对于刀鱼则是另一种家常式的烹饪风格。这里刀鱼的做法以清蒸为主,吃剩下的鱼骨还可以回锅炸过,金黄酥脆的鱼骨,也能留住刀鱼的清鲜。还有沪上老字号淮扬菜馆新镇江酒家,也是将刀鱼系列发挥到淋漓尽致:清蒸刀鱼保留了鱼肉的鲜美,滑嫩且有弹性;特色“刀鱼锅贴”独具创意;“刀鱼面”用的是鱼蓉,鱼汤口感醇厚,浑然天成。

鮰鱼白汁烹饪尝本味

鮰鱼,是上海人最为熟悉的长江鱼鲜,也是清明前后最为肥美的鱼类之一。上海人多用红烧的做法来烹制鱼,浓油赤酱,加入大量的大蒜头和糖,据说这么做是为了盖住鱼本身颇为浓重的土腥气和柴油味。不过,被称为沪上鮰鱼大王的中国烹饪大师黄才根却纠正说:“用大蒜、糖、很重的酱油,会把鱼本身的鲜美完全遮盖掉,清明时节的鱼质量普遍很好,不要红烧,做白汁的最好。 ”

何为白汁?就是用鱼鱼骨吊出的浓白汤汁来烹饪鱼,如此原汤原食的做法把本就已经肥美的鱼的滋味愈加提了起来,更觉鲜美。鱼的肉质与河鳗、黄鳝相似,比起后两者,鱼的肉质略松,入口肥美却不腻口,香浓软滑。黄大厨说:“如果自己烹饪鱼,切记预先煎制,而后沸水下锅,这样做可以使得白汁鱼汁水浓白,鱼肉肥美。 ”

不过最适合上海人口味的还是红烧。沪上私房菜馆正宜丰的特色就是红烧鮰鱼,由于春季的鮰鱼最为体壮膘肥、肉质鲜嫩,鱼皮有弹性且多胶质,只要略微用些酱油润色,其立刻红润油光,滑糯滋润肥美,鲜咸之中带有鱼肉肥腴甜味。除了鱼肉之外,这红烧鮰鱼的汤汁也十分鲜美,店里会附赠米饭,用来和这浓稠的酱汁拌着吃,特别下饭。

鲥鱼清蒸上唯美尝

如果错过了以上的鲜味,那还来得及等待春季最后的江鲜——鲥鱼。据说,古人将黄河鲤鱼、伊洛鲂鱼、松江鲈鱼和长江鲥鱼封为中国四种最美丽的江鱼。 “清明挂刀,端午品鲥”,鲥鱼最诱人的部分,不是鱼肉,而是深锁了脂肪的鳞片。扁身的鲥鱼,其美态就在于那一身披挂着油脂的闪闪发光的鱼鳞,而烹饪的时候也不能去鳞,因为蒸完带鳞的鲥鱼之后,鳞下的油脂一半会自动渗入鱼肉里,一半仍浮于鳞上,芳香扑鼻。但鲥鱼也是最娇贵的江鲜,离水即死。

鲥鱼生于海,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入长江产卵,小满至芒种间为旺汛。遗憾的是,现在基本上很难吃到“不时不食”的长江鲥鱼,因不限时,也不限量,鲜味自然是淡薄了不少。寻访沪上餐馆的江鲜菜肴,不乏以“古法”吆喝。

最能体现出鲥鱼精髓的做法,非带鳞清蒸莫属。将鲥鱼剖开,平放入盘内,并放上冬菇、火腿片、冬笋片,两侧撒上猪油丁,用网油轻轻包裹起来,并佐以秘制甜酒酿、盐及陈年黄酒等调料即可,待网油基本融化就行了。蒸鲥鱼不去鳞,因为其鳞片除了含有丰富的脂肪外,还可保证鲥鱼本身肉质中的脂肪层不外漏,蒸熟之后油脂渗入鱼肉中,使其味更加滋润鲜美。

吃的时候,食法唯美。一是肉鳞分着吃,吃其原汁原味,二是用木筷分割,避免鱼肉沾染金属气味。先用木筷子,夹开冬菇、火腿等配料,再小心翼翼地把厚厚的鱼鳞和鱼肉整齐分离,最后再分割开一块一块地吃。原来,鲥鱼娇生,而且天生爱美,捕捉比较容易。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当时渔民们捕鱼时的情景:“渔人以丝网沉水数寸取之,一丝挂鳞,即不复动,才出水即死。”这样享用,传承了鱼的唯美志愿,也能保留鱼的原味。

河蚌螺蛳味美却难留

江鲜令人馋涎,而时下也正是一些河鲜最肥美的季节,和江鲜一起过过嘴瘾再好不过。清明前后的那几天,螺蛳是最嫩的,当然,现在吃也不晚。好吃的螺蛳一要食材新鲜肥美,二要烹饪到位。松江一家名叫婷福农家乐的小餐馆,凭借一道辣炒螺蛳吸引了不少食客远道而来,时鲜的螺蛳搭配辣椒、大蒜和青椒,将其鲜美都“吊”了出来。还有一种比较讲究的吃法,则是将螺蛳煮熟,剔出螺蛳肉,炒韭菜,炖蛋,又是别样的一种美味。

螺蛳的鲜香尚留于唇齿间,蚬子就上市了。蚬子是江中的常客,却最早带来春天的气息。所以在水乡有了这句俗语:菜花蚬子清明螺。心形、壳灰黑色或灰黄色的蚬子有着细细的条纹,放锅里用清水一煮,就一个个小扇子似的全都张开了。剥了壳的蚬子肉的鲜嫩比螺蛳更甚,炖咸肉,炒青菜、炒韭菜都可。煮蚬子的汤,极白极浓,如牛奶一般。

如果时下到崇明,当地人一定会推荐“草头蚌肉”。老店锦绣宾馆厨师长陈斌告诉记者,春季的草头,除了鲜美,营养价值也高。河蚌则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的功效,只是大部分河蚌都有浓浓的土腥味儿,而草头的香气浓郁,正好能减弱蚌肉的腥味。崇明人偏爱吃草头,春来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院子前后,都可见茂密旺盛的草头,烧饭的时候,掐上一篮嫩叶,配上个河蚌肉,或者干脆用崇明老白酒烹烧,滋味都好到极致。蚌肉与其他食材的组合也能美味叠加:蚌肉豆腐、扁尖蚌肉、金花菜烧蚌肉;蚌肉烧成汤更鲜美,端起一碗热热的丝瓜河蚌汤,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喝上一口,醇厚咸鲜。

 

标签: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