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六团社区形成“农字号”党建特色
产生日期:2013-01-23 02:28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奇说:“六团社区党委关于队组党建的思考和实践,实现了组织有活力,群众得实惠,十分符合党的十八大关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神。值得借鉴和推广。”
□通讯员 殷仲歧 李威
记者 忻才康
本报讯 吴明星从原六团法律服务所到七灶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13个年头,现在他是新一届的市人大代表。“农村党建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抓好了,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最近召开的六团社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指导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他深有感触地说。
开展队组党建试点
吴明星所在的七灶村在3年前开展了队组党建的试点,在18个村民小组中建立了党建工作室,“我伲明显感受到了把农村党员组织起来的作用”。在七灶村二、三队有一条南北长600米的臭水浜,村里决定填浜筑路。这时,村民出来说话了:“你们填了浜,我伲的房子‘走’了怎么办?自留地不能种了怎么办?”村支部发动党员,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动员,后来98%以上的农户签了约,填河筑路也得以顺利完成。现在,村民们每逢遇到吴明星,总要说:“队组党建为我伲做了一件大好事。”
吴明星的感受,六团其他村的支部书记同样深刻。新浜村第一党小组所在的一队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口这几年出现了“倒挂”的现象,许多社会问题凸显。党小组把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作为重点,在外来租户中进行防火防盗、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宣传,外来人口自觉融入本地的乡风乡俗,村党务干部付斌说:“现在,我们这里治安情况大大好转了。”
各村形成党建特色
浦东川沙新镇六团社区是一个高度的农村化社区,在12个基层组织中行政村占了11个,村民小组达到95个。2011年初开始,社区党委进行了队组党建的探索、创新和实践,把居住在同一或相邻村民小组的在职、离退休、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党建工作向农村全体党员延伸。于是,一个个队组党建工作室建立了起来,一块块“党员之家”的铭牌挂在了党员农户的门楣上。重要的是,经过三年的运作,已经形成了“两手册、两制度、一公约、一职责”的队组党建目标管理制度,各村都有自己的党建特色。如储店长桥支部的“党员农民书屋”,牌楼高桥支部的“老娘舅工作室”,杜尹湾镇支部的“老干部坐堂”等。这些带有浓郁农村特色的党建品牌,在反映民意、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过去,村民一遇纠纷矛盾就找村委会,如今,一些党员中的“老长辈”、“老邻居”出面调解,村民“听得进,讲得通”,许多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
年轻党员脱颖而出
在六团社区,现在党员在村民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在去年开展的村支部、村委的换届选举中,一些年轻党员脱颖而出,成了村民信赖的人。七灶纯新村有一名叫储雅芳的党小组长深得党员们的信任,被选为村联合支部班子成员。牌楼村“老娘舅工作室”的祝解明,因其能善解矛盾,巧解纠纷,经村民投票选举进入了新一届村委会。
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奇说:“六团社区党委关于队组党建的思考和实践,实现了组织有活力,群众得实惠,十分符合党的十八大关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神。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