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农民合作社 做强做大念真经

产生日期:2012-11-22 02:52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奉贤区无论是合作社组建数量还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都名列郊区前茅,在喜迎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日子里,区四套班子有关领导纷纷深入农口部门调研和现场办公,深入合作社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区农委针对合作社办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发展壮大合作社的新举措。

  □记者 卢连明

  奉贤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早、类型多、发展快、成效比较显著。到2011年,全区合作社数量占全市10.98%,资产总额占全市18.97%,销售总额占全市27.56%,盈余总额占全市23.11%。到今年10月,全区已组建合作社350家,出资成员达2.3万户,带动农户6.8万户,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75%。现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52家,区级示范合作社93家。

  真经之一:

  四套班子真心重视激励办社热情

  奉贤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发展成果,凝聚着广大社员的满腔热情,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指导的结果。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区领导特别关心牵挂“三农”工作和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在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期间的10月26日下午,奉贤区委书记时光辉主持召开了一次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委办局镇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区委中心组学习会,会上由区委农办、区农委主任吴四军作了题为《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加快推进“三农”和谐发展》——奉贤“三农”与上海市郊“三农”比较研究报告。这么多方方面面的领导参与学习研究“三农”,以这样独特的视角研究“三农”,在奉贤区农业工作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研究报告使与会者对本区“三农”工作现状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更为吸引与会者目光的是奉贤“三农”与市郊区县“三农”工作主要指标的10张对比分析表,看了这10张对比分析表使与会者对本区“三农”工作在郊区的地位作用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就在学习会召开的上午,时光辉还专程察看了南桥镇南渡村的金港粮食专业合作社,鼓励这家合作社努力工作,打造品牌,提高效益。

  11月8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庄少勤认真收听了胡锦涛同志作的十八大报告,吃过中饭就来到南桥镇灯塔村鸿宝粮食专业合作社,详细了解水稻收割和二麦、油菜播种情况。11月9日上午,庄少勤又带领区政研室、规土局和财政局的有关领导来到区农委,就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

  区人大担负着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督查工作,11月12日上午,季伯明副主任听取区农委明年“三农”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汇报,并详细了解了强农惠农政策在合作社的落实情况。

  据区委农办、区农委主任吴四军介绍,最近,区政协主要领导也将于近期就合作社的发展与规范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真经之二:

  各方力量真情支持加快办社步伐

  组织模式、经营模式多样化。奉贤以合作社为纽带,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技术部门、农村经纪人和农民联结起来,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都能得到供种、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目前,奉贤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粮食农机服务、畜牧、蜂业、水产、水果、苗木花卉和产销8个专业协会,形成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科技人员+农户”、“合作社+农户”4种组织模式。

  注重质量,政府服务多元化。为帮助合作社健康发展,奉贤组建了水稻、蔬菜、瓜果、食用菌、畜禽、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的“田头研究所”27家、“田头学校”50家、“田头超市”61家;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153个,通过各类品牌认证19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9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3个。合作社经营的“锦乡”黄桃、“奉叶”蜜梨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奉贤还坚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发展合作社,对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的合作社实行分类指导,推进适度规模,提升发展能力。2009年8月成立的奉贤浦发村镇银行,三年来,已为“三农”提供贷款6.3亿元,其中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3亿元,到今年9月,合作社贷款余额为1.5亿元,占全区各银行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总量的五分之三,为合作社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优势互补、跨区域发展市场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奉贤以信息、市场、品牌、技术、资金、机制、体制为合作要素,实现跨区域发展。奉贤与哈尔滨木兰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跨省区的“沪哈南北粮食合作联社”,打造了“哈哈木兰”大米品牌,实现了粮食产销合作的有效运行。积极发展外延水产,鼓励、扶持合作社、养殖公司、专业大户,在兄弟区县和海南、黑龙江、新疆等地区发展异地养殖,总面积达到3.5万亩。如今,奉贤跨区域农业合作已遍布全国13个省市,带动当地农户21.5万户,对外合作实现了奉贤水稻、虾业、蔬菜、珍禽、旅游等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合作社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2010年初,奉贤区金汇镇先行试点推进“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同年5月,该镇华日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党支部,至今,该区已建立44个合作社党组织。今年,该区又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合作社党建工作,在农口系统组建合作社党建指导站和党建联络点,并派出党建指导员,与合作社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从而使党组织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推进器”,社员增收的“加速器”和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真经之三:

  规范管理真抓实干端正办社路子

  奉贤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农委领导通过认真调研清楚地意识到,尽管该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明显存在着自身发展能力不够强,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扶持政策有待完善和监管机制有待健全的问题。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后,使他们受到了鼓舞,明确了工作方向,也增强了攻坚克难的信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思路、对策和方法。

  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对合作社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帮助合作社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主动与农业龙头企业、种田能手实现产业对接,打造产业特色和品牌特色,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区域性合作社和具有更强竞争能力的合作联社。

  在加强管理上抓深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定期沟通机制和工作合力。对合作社的组建严格把关,确保组建合作社的质量。对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会计报表、成员账户、盈余返还、财政扶持项目资金使用等定期开展检查,推行社务公开,不断规范合作社的财务制度和运作机制。

  在市场拓展上做文章。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实现合作社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充分运用“田头超市”、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特色专卖店、市区社区直销店等平台,组织合作社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博览会、展示展销会以及奉贤各类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培育营销型合作社,开辟“农超对接”的“绿色通道”,扩大地产农产品订单采购量。

  在服务指导上抓力度。继续加强对合作社理事长以及技术、营销、财务等骨干成员的培训。继续将合作社需要人才列入“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一批大学生到合作社担任助理,同时积极鼓励服务期满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合作社工作。继续开展示范合作社、守信合作社建设活动,及时做好评定和监测工作。

  在政策扶持上抓对接。积极创新合作社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扶社、科技扶社、投资扶社的强农惠农制度。抓好提高合作社贷款额度的政策落实,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合作社,适当扩大信用贷款额度。提高政策知晓度,让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及时享受到用电优惠。研究制定农业临时性设施用地的操作办法,对合作社申报用地进行培训和指导。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