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首开小区农副产品直销点 尚无进入中心城区规划

产生日期:2012-11-19 02:32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自国庆节以来,家住奉贤南桥镇万隆花苑的苗阿姨早上不再像以往一样急匆匆去菜场买菜,而是慢悠悠来到楼下的供销社社区农副产品直供点采购农副产品,不一会,鸡蛋、青菜、鲜肉等就装了一大篮。“鸡蛋才4.5元一斤,比附近几家大超市还便宜。青菜1元一斤,比集贸市场便宜2到5角”。苗阿姨高兴地说:“不用跑老远,就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了”。

  据悉,作为本市首家开进居民区的供销社农副产品直供点,该店自9月28日开张以来,生意火爆,不仅极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特别是上班一族采购生活必需品,而且由于它的平价特性,直接带动了周边农贸市场菜价的下调。

  蔬菜既便宜又安全

  奉贤区供销社的这家社区农副产品直供点,位于南桥镇新建东路530号,紧邻万隆花苑、万龙新村、良友新村等多个社区,经营面积约80余平方米。营业时间从早上6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

  记者早上8点在店内看到,尽管已经过了买菜高峰,顾客依然不少。陈列架上,蔬菜、粮油、鲜肉、鲜蛋、豆制品、冷冻食品、调味品等一应俱全,蔬菜价格普遍比周边农贸市场便宜二到三成,其他商品也比大卖场要低。店内干净整齐的环境与农贸市场有天壤之别。宋勤娟是该店售货员,她告诉记者,自从在服装行业下岗后,来到这里当了一名售货员,心里特别满足,不仅因为有了一份踏实的工作,还能为居民介绍如何挑选肉类、如何科学搭配膳食等,“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据该直供点负责人韩经理介绍,“新鲜、物美、价廉、安全”,是社区农副产品直供点的服务承诺,所售农副产品特别是绿叶蔬菜,做到当日进货,当日销售,日日新鲜;直供点依托供销社的传统资源优势,从田头或厂家直供农副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且所有进店商品都要经过严格安全检测,保证产品安全。记者在店内发现,直供点设农副产品安全监测公示牌,由专业人员严格监测并予以公示,让居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年底前再开三到五家

  “今年年内,供销社还将陆续在南桥各个居民区附近设立3到5个直供点,让农民的‘菜园子’直通居民的‘菜篮子’,让广大居民买得便宜,吃得放心。”奉贤区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马晨辉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各种物资的主要流通渠道,曾经辉煌一时。然而随着各种商业形式日益发达,如今,这个“老大哥”有点日薄西山,大多数的供销社除了负责农资供应等一些传统业务外,主要依靠出租原先一些商铺来维持运营。而奉贤区供销社在社区开设农副产品直供点,无疑是发挥传统的为农优势和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

  今年5月,奉贤区供销社首先在南桥集贸市场开设了平价蔬菜供应点,供应时间为早上7点至9点,没想到推出供应平价蔬菜后,周边摊位纷纷推出特价菜,整个菜场的蔬菜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居民也反映,如果家门口有这样的直供店,供应的时间延长,就更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奉贤区供销社产生了在社区开出农副产品直供点的想法。

  马晨辉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支撑直销店,打响品牌,供销社已经开始自筹自己的种植基地,首期350亩蔬菜基地今年就可以播种,主要生产无公害蔬菜。“有没有把直销店开进中心城区的计划?”面对记者的问题,马晨辉表示,目前尚无这样的计划,作为直销店,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前,经营的压力很大。首家直销店设立至今,尽管生意不错,但是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蔬菜的价格下来了,还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但经济效益依然亏损。只有当连锁规模效应上去了,同时团购等其他销售形式建立起来了,才会有进入中心城区的规划。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