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农田重现“2030”年轻农民

产生日期:2012-09-13 05:37      来源: 东方网

  据《劳动报》报道,种田,收入也不低。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松江区正在探索“粮食家庭农场”的模式,利用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运作,提高农民收入,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达到近10万元。目前,沪郊农田内,已经出现了不少“2030”的年轻农民。

  33岁的李春风是上海松江区泖港镇的农民,这个穿工作服的“猪倌”养着500头猪,他的家庭猪场是松林工贸有限公司的一个“车间”。他拿的是“计件工资”,每养一头猪,松林公司支付50元,一年他的猪能出栏1250头左右。

  而李春风的父亲李爱云是个种粮大户,种着200亩田。利用家庭猪场先进的雨污分离系统,每天猪排出的污水和干粪都会被搜集起来,经过发酵等处理,顺着安装好的施肥管道,就能直接浇灌农田,一点不费事。记者了解到,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正是“粮食家庭农场”的一种。政府出资为农民建立猪场,后者“零租金”免费使用,只需饲养即可。而利用先进的技术,又可以促进农田的产量。仅去年一年,李家种养的年收入就达到20万元。

  “留住人的关键是收入,只有让农民有体面收入,农业才会成为体面职业。”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表示,户均10万元的收入水平又把农民重新吸引到农田里,甚至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开始乐意种田了,争相回乡下种田已成为浦南农业地区的普遍现象。目前,松江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农业经营者队伍,同时还储备了一批年轻的高素质的后备农民队伍。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