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初见成效

产生日期:2012-08-31 02:15      来源: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

  记者从金山水务部门了解到,金山区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提高了区域的防洪、除涝能力,做到“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解决了河道脏乱差现象,有利于区域水资源调度,实现“水清、岸绿、面洁”的优美生态环境。

  据了解,金山区结合小型农田水利的现状,经上级部门批准,2009年选择枫泾镇新元北圩、秀北联圩、三村联圩、镇区联圩为建设区域,翻建灌溉泵站17座、建成200亩四季桃源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等;2010年选择枫泾镇徐泾东圩、万联大泖圩、下坊圩为建设区域,翻建排涝泵闸4座,翻建灌溉泵站32座,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片800亩等;2011年选择吕巷镇夹漏、蔷薇、马新及和平等四个村为建设区域,工程建设围绕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具体内容为翻建灌溉泵站13座、新建低压管道33.42km、新建衬砌渠道30.28km;二是提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具体内容是对吕巷镇650亩核心桃园进行喷灌系统配套建设;三是提高项目区排涝能力,具体内容是翻建泵闸4座,增加排涝动力8.75m3/s,使项目区排涝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可观效益。2009年上海市金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完成后,将农田亩均增产120斤左右,全项目区近3万亩农田增产360万斤粮食。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后,将使项目区农田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四个圩区4万亩农田将增产480万斤粮食。通过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可改善灌溉面积0.93万亩,可以保证灌区实现稳产、高产,按亩均增产120斤计算,项目区种植业年增加农产品产量104万斤。

  通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农田水利做到河、沟、渠、路、涵、桥、站全面配套,基本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洪能挡”的标准,做到旱涝保丰收,可以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体现上海大都市现代农业新形象、新面貌。

  为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金山区下一步目标是连片配套改造,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中央、市、区集中资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造,必然会大大提高金山区粮食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这对金山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