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保障随迁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软硬齐抓推均等化
产生日期:2012-02-22 04:42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消息: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面对他们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这一课题,松江区如何应考?“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切实保障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松江区教育局局长徐界生告诉记者,“以‘均衡、优质、公平、开放’为发展目标,松江的义务教育正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逐步缩小与公办学校差距
据了解,松江区在2008年、2009年分别出台了《松江区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三年(2008-2010年)推进计划》、《2009年松江区推进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计划》,成立了分管教育副区长为组长的“松江区推进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领导小组、区推进工作办公室和各街镇三级工作体系,有力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此后,松江区通过公办学校校舍挖潜,以及部分村校资源改造等措施,逐步解决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如今,区内公办学校新增吸纳义务教育阶段务工人员随迁子女4600多名,吸纳比例与2007年底相比增长了8个百分点,占全区此类学生总数的51.81%。
通过回购、改造村校校舍,由教育局下属国有资产公司举办了11所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民办小学。同时严格按照市教委的标准,完成8所简易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纳民工作。
2008年至2011年期间,区域内以招收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学校均得到改善,松江区为此已经累计投入4400多万元,使这些学校逐步缩小了与公办学校的差距。此外,2010年通过对民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经费的统一编制、统一定额、统一拨付,使民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办学经费得到了有效保障。
通过上述种种努力,目前松江区内所有符合义务教育条件的43998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接受了免费义务教育。
进一步提升质量完善服务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挑战也是艰巨的。针对人口快速导入,推进教育公平、教学质量均衡、优质发展成了松江区直接面临的问题。
就此,松江又制定了新举措。首先,“区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核心领导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松江实际情况,创设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良好的教育环境,落实“十二五规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交流经验,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依靠街镇政府,发挥街镇教育部门的积极性,按照“条出规范,块抓落实”基本原则,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将学校日常监管和资源调整的工作由街镇具体实施,区加强统筹与督查。
其次,要求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进一步提升管理力量、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国有资产公司举办农民工子女学校,从体制与机制上解决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有待提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带动了全区民办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11所国有资产公司举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特别是11所学校均聘请了刚退休的资深公办学校老校长担任主要管理岗位,整体提升了我区民办随迁子女小学的办学水平。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一批刚退休的、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同志,到每所学校担任‘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教育视导员’。多年来,视导员不仅及时发现、指出学校办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还为行政部门出台政策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目前,视导员例会和月报制度,已经成为服务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区教育局从事民办随迁子女小学日常管理的科长陈雷向记者介绍说。
除此之外,松江区还计划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全部780名民办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教师的第一轮培训工作已于日前完成。
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是惠及民生的重要工作。“松江人口导入量大,工作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群策群力,一定能在目前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做实、做好。”采访结束时,徐界生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