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万贫困人口这样脱贫 上海对口援滇工作综述
产生日期:2011-12-01 01:51 来源: 东方网
整村推进模式立大功
这两天,云南怒江州的高黎贡山上细雨绵绵,气温下降许多。独龙江乡孔当村一二组的安居房建设工地依然一片忙碌。村民孙文华说:“政府出钱,我们出力,争取赶在大雪封山之前把房子盖好!”
独龙江乡属怒江州贡山县,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自北向南相切,独龙江纵贯全境,导致这里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每年有长达6至8个月的大雪封山期。2010年底,沪滇两地联手启动独龙江乡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其中上海承担了该乡6个村整村推进、5个特色旅游村及323套安居房的建设任务。具体负责该项帮扶工作的上海民宗委钱小弟副处长介绍,所有这些工作必须赶在2012年底完成。
根据整村推进规划,上海不仅要帮助孔当村完成村组道路硬化、供水供电设施、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的配套,还将扶持其草果种植、大棚蔬菜、独龙牛、生猪、独龙鸡和中蜂养殖等产业的发展。不留“空壳村”,留下“致富路”。村民木秀梅说,帮扶工作启动后,她和丈夫在乡村公路建设工地打工,两口子一天有六七十元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在云南对口地区率先采取以自然村为单元、进村入户方式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经过改进发展,形成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被《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01—2010年)》列为重要扶贫载体在全国范围推广。上海按照扶持标准适当超前,充分发挥上海扶贫探索、引领、示范效应的要求,采取每个项目村平均50万元、户均1万元的扶持标准(国家和云南省标准为15万元),在四州市已累计实施2858个整村推进项目,愈60万各族群众直接受益。
上海对口帮扶心系特困群体,先后参与普洱镇沅苦聪人、澜沧拉祜族、红河金平莽人、文山丘北人、富宁山瑶、怒江独龙族综合扶贫开发。其中,2006年至2010年对80个德宏族聚居自然村进行扶持,投入3364万元,帮助1.97万德昂族群众实现了整体脱贫,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940元增加到2010年的2259元。
产业带动战略奏实效
每年农历七月至九月,地处滇南的蒙自坝子中,石榴林一片接一片,枝头红绿相映果实累累,果农们忙着采摘石榴。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戚蓓蕾告诉记者,在上海的技术、资金帮扶下,蒙自石榴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精品石榴连片种植已发展到近20万亩、年产量约26万吨,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早年在上海参加过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的张跃伟,现在是蒙自市新安镇小红寨村的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谈及上海,他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蒙自石榴的精品是靠上海种出来的,品牌是在上海打响的。目前,蒙自石榴不仅在上海、北京市场站稳脚跟,还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去年2月,上海援助资金180万元投入建设300亩精品石榴园,按照无公害优质化标准规范了一整套石榴种植流程。同时,经上海相关部门牵线搭桥,蒙自石榴在上海开设专卖点,进入了卜蜂莲花、世纪联华、家乐福等连锁卖场,租金也得到了减免。今年来自上海的订单已经超过8000吨,不仅小红寨68户300多农民有望进一步比去年增收,还将带动周边12万亩石榴的销售和农民增收。而石榴种植户王祥告诉记者,实施上海帮扶精品工程前,他一年销售石榴只有1至2万元收入,实施以后猛增到7万元。
除了石榴,还有甘蔗。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斥资8亿余元控股云南英茂糖业,通过大企业带动大产业、推进大帮扶,连片带动甘蔗产区10多万种植农户增收致富。正是看到了这种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上海援滇干部提出在元阳建设1.5万亩甘蔗种植高产示范园区,以进一步放大带动效应,帮助更多群众致富。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对口支援处处长陈晓云坚信,这种经过创新的帮扶模式将在往后的对口扶贫中凸显更大成效。
上海对口帮扶坚持开发式扶贫,通过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推动致富带头人和农村集体经济来增强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近5年累计投入9600余万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76个,红河香蕉、橡胶种植,文山三七、辣椒、农家乐,普洱咖啡、蚕桑,迪庆尼西鸡、生猪、葡萄等项目效益明显,形成一批特色村,带动了特色产业带、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初步建立了产业帮扶长效机制。
民生为重理念结硕果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学校校长洪玉龙刚刚荣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这位文质彬彬的上海校长,当初在红河却被誉为“拼命三郎”。
洪玉龙2004年赴滇支教,2005年本该返沪,当年2月却通过红河州校长公选,被任命为红河一中校长,这一干就是四年多。当地群众直言,有了洪玉龙这位上海校长,红河一中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短期内使该校的教学水平和升学率等指标跃升为全州前列。援滇期间,洪玉龙不仅担任红河一中校长,还负责屏边、金平等四县支教教师的联络工作。于是,当地人经常可见他顶风冒雨,赤脚行走在红河的乡间小道的匆匆背影。通过对当地不同学校的发展状况的深入调研和思考,他写出了数万字的《红河县贫困状况和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红河州教育局负责人说,这份报告为提高对口支教的实效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反应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教学理念的宝贵建议。
云南省分管沪滇合作的副省长孔垂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接触过许多像洪玉龙上海支教教师,他们从踏上云南这片土地的那一天起,就把云南当作第二故乡。譬如来自上海市徐汇区的支教教师肖双兵,已四次来云南支教,在赢得学生尊敬与爱戴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林湘说,上海援滇始终把促进当地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列为帮扶工作重点任务,因为这不仅事关民生,而且事关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医疗卫生帮扶方面,上海在对口村内配套建设了卫生室,以解决村民日常就诊问题;在对口乡镇援建了标准化卫生院,以提高医疗卫生辐射服务和转运能力;在对口州县援建了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检验检测中心、藏医院、制氧站等设施项目,以提升整个医疗体系的水平。上海卫生系统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还和云南16州市19家县医院“结对子”,实现了卫生支援一对一全覆盖。
截至目前,上海已选派赴滇支教优秀教师10批960名;已累计帮助当地培训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紧缺人员7.3万余人次;上海各医院已向云南派出三批医疗队近300人次,在当地开展门诊73905人次。